顾此失彼
拼音 gù cǐ shī bǐ
注音 ㄍㄨˋ ㄘˇ ㄕ ㄅㄧˇ
繁体 顧此失彼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打草惊蛇,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按下葫芦浮起瓢,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按下葫芦又起瓢,此消彼长
反义词 面面俱到,不可偏废,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意思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兼顾。
例子: 对于工作,要从全局着眼,不可顾此失彼。辨形:“顾”,不能写作“固”。辨析:“顾此失彼”和“捉襟见肘”;都有“仓促窘迫;难于应付”的意思。但“顾此失彼”偏重于“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歇后语: 1. 一手扪三蟹 —— 顾此失彼 2. 一只手吹笛子 —— 顾此失彼 3. 扶起篱笆倒了墙 —— 顾此失彼
辨形: “顾”,不能写作“固”。
辨析: “顾此失彼”和“捉襟见肘”;都有“仓促窘迫;难于应付”的意思。但“顾此失彼”偏重于“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偏重于窘迫;并常用于形容经济困难;穿得破烂或物资奇缺。
英语: attend to one thing and lose sight of another
俄语: углядишь однó--упустишь другóе
日语: 忙(いそが)しくててんてこ舞(ま)いになる,きりきり舞いを演(えん)じる
德语: dieses gewinnen,jenes verlieren(auf dieses achten,aber jenes auβer acht lassen)
法语: vouloir courir deux lièvres à la fois
歇后语:
1. 一手扪三蟹 —— 顾此失彼
2. 一只手吹笛子 —— 顾此失彼
3. 扶起篱笆倒了墙 —— 顾此失彼
谜语: 按下葫芦起了瓢 (谜底:顾此失彼)
详细解释
【释义】
注意这个,却忽略了那个。谓作战时不能全面防守。语本《隋书・卷五七・薛道衡列传》。后多用“顾此失彼”指做事时不能全面兼顾。△“捉襟见肘”
【典源】
《隋书・卷五七・薛道衡列传》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及(开皇)八年(公元589)伐陈,授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师临江,高颎夜坐幕下,谓之曰:“今段之举,克定江东已不?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1],不过十万。西自[2],东至[3],分之则势[4]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势,其在不疑。”颎忻然曰:“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还除吏部侍郎。
注解
[1]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军队。
[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省巫山县接界。因巫山约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长峡,巫山十二峰屏列长江两边,江道狭隘,水流湍急。
[3]沧海:大海。在此指东海。
[4]悬:孤立,无所依傍。
【典故】
“顾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公元540—609),字玄卿,隋河东汾阴人,历仕北齐、北周、隋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后因论时政,及隋炀帝妒其文才,被杀。隋文帝开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随从晋王杨广、宰相高颎出兵伐陈。高颎曾问薛道衡此次征战是否能成功,薛道衡举出了四个理由,说明此战必胜。其中的第四个,薛道衡认为隋朝因行王道而强大,陈朝则因无德而显得弱小。而且陈的军队不超过十万人,以其西起巫峡、东至沧海的地势而言,如果军队分散则显得孤立而力量单薄;若是军队全部聚集于一处,则会防守住这里,却失去了其他的地方,无法全面防守。后来“顾此失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作战时不能全面兼顾;亦用来指做事时不能全面兼顾。出现“顾此失彼”的书证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书简五・答奥村德辉书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记性日拙,事多遗忘,顾此失彼,岂是行此大礼之时。”
【书证】
-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书简五・答奥村德辉书九首之四》:“特以不佞年垂八十,精力日衰,记性日拙,事多遗忘,顾此失彼,岂是行此大礼之时。”
- 02.明・李承勋《李康惠疏・卷一・会议事件》:“万一羽檄交驰,巡历、督饷二事俱急,顾此失彼,可不虑乎?”
- 03.《东周列国志》第七六回:“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04.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下》:“官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 05.《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自旧坝失修,不数年废弃殆尽,河势愈逼愈近,埽数愈添愈多,厅员救过不遑,顾此失彼,每遇险工,辄成大患。”
【用法】
语义指做事时不能全面兼顾。
类别用在“无法兼顾”的表述上。
例句
①这篇文章的论点顾此失彼,不够周延。
②我军全面进攻,使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③他想同时做几件事,结果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④你业务太多,小心顾此失彼,把身体搞坏了,反而得不偿失。
⑤小明脚踏两条船,弄得顾此失彼,结果两个女友都跟他闹翻了。
⑥一个人同时做这么多工作,难免会顾此失彼,应该让大家一起分担。
⑦他的能力和经验都不够,让他去做这么繁重的任务,一定会顾此失彼。
⑧在制订年度计划时,要考虑周到,不可以顾此失彼,造成工作上的障碍。
⑨王先生要上班,要带孩子,又要照顾住院养病的太太,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辨识】
同义“顾此失彼”及“捉襟见肘”都有处于困境、穷于应付的意思。
异义“顾此失彼”侧重于无法照顾周全;“捉襟见肘”侧重于短缺、不敷使用,常用在金钱的表述上。
例句
造句示例
- 但这两种选择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权利失衡。
- 很多既有孩子也有工作的妇女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
- 这将允许在一个窗口内管理大量的代码,不会顾此失彼。
- 顾此失彼,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 基于单一特征的图像检索往往顾此失彼,无法综合各特征的优势。
- 如今的洛佩兹一边忙着挣大钱一边忙着要夺得奖项,这却让她顾此失彼。
- 优秀的程序员动脑筋以防顾此失彼,而优秀的指南让我们不必面面俱到。
-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目标太多,脚踏几只船,容易使自己顾此失彼。
- 这些问题是全球性的,而且环环相扣,任何的顾此失彼做法都会使整体造成灾难。
- 批评在翻译中滥用末尾焦点、尾重原则,在话语分析中顾此失彼、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
- 对需要控制低频噪声的高速气流场合应用消声器,消声量和系统的阻力损失经常成为顾此失彼的二难选择。
- 三是教育NGO追踪政策热点和盲点、避让有争议的话题,有限的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在活动范围和专业程度上往往顾此失彼。
- 尽管处于这种文艺创作的“悬置”状态中,出现过诸多顾此失彼的偏差,但在少数生活积累丰富的作家那里,各种突围的尝试和努力仍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