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dàomíng

狗盗鸡鸣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gǒu dào jī míng

注音 ㄍㄡˇ ㄉㄠˋ ㄐㄧ ㄇㄧㄥˊ

繁体 狗盜雞鳴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鸡鸣狗盗

反义词 光明磊落

意思解释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出处: 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例子: 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狗盗鸡鸣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即“鸡鸣狗盗”。见“鸡鸣狗盗”条。【典故】此处所列为“鸡鸣狗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是战国时代齐国的贵族,被齐湣王任命为相国,在当时很有声望。因他礼贤下士,为时人所称道,因此天下的术士、文人纷纷前来投靠,据说门下食客达三千人之多。有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久闻孟尝君的名声,想要拜他为秦国宰相。大臣们纷纷反对,认为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如

英语: snatch like a dog and crow like a cock

详细解释

【释义】

即“鸡鸣狗盗”。见“鸡鸣狗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鸡鸣狗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是战国时代齐国的贵族,被齐湣王任命为相国,在当时很有声望。因他礼贤下士,为时人所称道,因此天下的术士、文人纷纷前来投靠,据说门下食客达三千人之多。有一次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久闻孟尝君的名声,想要拜他为秦国宰相。大臣们纷纷反对,认为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如果做了秦国的宰相,一定会为了齐国的利益而牺牲秦国,到时秦国就岌岌可危了。秦昭王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便打消了拜孟尝君为相的念头,又害怕他回齐国后会报复秦国,于是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孟尝君见自己性命危在旦夕,十分著急,就派人去见秦昭王的宠妃,希望她能在秦昭王面前代为求情。那位妃子答应了,但要孟尝君送她一件珍贵的狐白裘做为交换条件。孟尝君心想,仅有的一件狐白裘已经送给昭王,哪还有第二件呢?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有一位同行的食客自告奋勇,愿意潜入秦宫将狐白裘偷出。这名食客趁著黑夜潜入宝库,顺利地偷出狐白裘。孟尝君将狐白裘送给那个妃子,她便在秦昭王面前为孟尝君说好话,让秦昭王答应放孟尝君回国。孟尝君怕秦昭王后悔,而且派遣人马沿路追赶,便与食客们连夜回国。到了函谷关,却发现关门必须等到清晨鸡啼时才会打开。这时秦昭王已经后悔,如果天亮前孟尝君一行人不能出关,就会被秦昭王派出的人马追回,那时便不可能离开秦国了。孟尝君心中正懊恼时,另一名善于模仿鸡叫的食客学了几声鸡叫,引得附近的鸡纷纷叫了起来。守关的士兵听到鸡鸣,以为天亮了,就把关门打开,让孟尝君一行人出关。等秦国的追兵到达,孟尝君一行人早已离开秦国,再也追不到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鸡鸣狗盗”,用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亦用于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书证】

  • 01.宋・陆游〈贺施知院启〉:“志气已衰,无复献狗盗鸡鸣之技。”
  • 02.《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狗盗鸡鸣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队」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