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大智如愚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dà zhì rú yú

注音 ㄉㄚˋ ㄓˋ ㄖㄨˊ ㄩˊ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大智若愚,深藏若虚

意思解释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

英语: Smooth waters run deep.

详细解释

【释义】

即“大智若愚”。见“大智若愚”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大智若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出现“大智若愚”的书证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谿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书证】

  • 01.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源)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大智如愚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