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běn

背本趋末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bèi běn qū mò

注音 ㄅㄟˋ ㄅㄣˇ ㄑㄩ ㄇㄛˋ

繁体 背本趨末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背本就末,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意思解释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同舍本求末。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背本趋末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犹“舍本逐末”。见“舍本逐末”条。【典故】此处所列为“舍本逐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农事。古时候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

英语: depart(devia-te) from the cardinal things and seek for the minor one's

详细解释

【释义】

犹“舍本逐末”。见“舍本逐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舍本逐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农事。古时候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无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善于玩弄法律,颠倒是非。后来“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另外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满。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人民?没有人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君主为微末小节。

【书证】

  • 01.《汉书・卷二四・食货志四上》引汉・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 02.《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魏相》:“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背本趋末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杰」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