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fèntiányīng

悲愤填膺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褒义

年代

近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bēi fèn tián yīng

注音 ㄅㄟ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繁体 悲憤填膺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义愤填膺

反义词 拍手称快

意思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
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仁人志士的正义之举,含褒义。

例子: 曹植听了这个题目,不禁悲愤填膺。(羽人《文化五千年 文坛三杰——曹氏父子》)

正音: “填”,读作“tián”,不能读作“tiān”。

辨形: “膺”,不能写作“鹰”。

英语: The breast is full of grief and anger.

日语: 悲憤の念で胸がいっぱいになる

法语: avoir un coeur plein d'affliction et d'indignation

详细解释

【释义】

犹“义愤填膺”。见“义愤填膺”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义愤填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义愤填膺”系由“义愤”及“填膺”二语组合而成。 “义愤”见于《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序》,〈逸民列传〉是记叙东汉时品行高节、隐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晔在序中写明为这些人立传的原因。西汉末年时,王莽篡位,士人内心都充满了“义愤”,却无法表达出来,见到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都不愿再出来为国家尽力,纷纷隐居起来。即使后来汉光武帝礼聘他们,也不愿意出仕,更不用说到了东汉中后期,小人当道的时候了。这种高尚的品行是值得为他们立传的。 “义愤”是指士人见到汉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机可乘,夺取政权,心里充满了正义的愤怒。 “填膺”则见于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这是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替朋友饯别写的一首诗,说从前看到朋友有才能却不受重用,一直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机会为官,征召的命令也下来了,这位朋友必须立刻前往岭南上任。高适除了不舍之外,也叮咛他到异地应注意的事情。诗中的“气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怀才不遇感到不平,气愤填满胸中。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因正义而激起的愤怒。

【书证】

  • 01.宋・朱熹〈向伯元书〉其五:“然旧京原庙隔在异域,每视新衔,不胜悲愤之填膺也。”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悲愤填膺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膺」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