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tiānmǐnrén

悲天悯人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近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注音 ㄅㄟ ㄊㄧㄢ ㄇㄧㄣˇ ㄖㄣˊ

繁体 悲天憫人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愁肠百结,忧心忡忡,恻隐之心,大慈大悲,和蔼可亲

反义词 木人石心,自得其乐,穷凶极恶,幸灾乐祸,残暴不仁,随遇而安

意思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
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社会腐败与人疾苦感到悲。

例子: 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正音: “悯”,读作“mǐn”,不能读作“wén”。

辨形: “悯”,不能写作“混”。

英语: bewail the times and pity the people

俄语: притвóрное милосéрдие

日语: 世の乱れを悲しみ,民の困窮を憂(うれ)える;社会の腐敗や人民の苦痛に義憤や不平を抱く

详细解释

【释义】

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语本唐・韩愈〈争臣论〉。

【典源】

唐・韩愈〈争臣[1]论〉(据《全唐文・卷五五七・韩愈》引)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2]过家门不入,[3],而[4],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5]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6]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7]人穷也,[8]得以自暇逸乎哉?

注解

[1]争臣:能直言规劝国君过错的臣子。

[2]禹:姓姒氏,号禹,夏代开国的君主。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

[3]孔席不暇暖:孔子总是席子都还没坐暖,就起身去忙别的事。暇,空闲。见“席不暇暖”。

[4]墨突不得黔:墨子在新住所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前,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继续工作。突,烟囱。黔,黑。见“墨突不黔”。

[5]安佚:安逸。佚,放纵的,通“逸”。

[6]阳子:阳城(公元736—805),字亢宗,唐定州北平人。幼家贫不能学,乃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登进士第,隐中条山不仕,众慕其行,多从之学。德宗召为谏议大夫,上疏论裴延龄枉黜大臣,阻德宗以延龄为相。后被贬国子司业,出任道州刺史。

[7]闵:怜恤。通“愍”。

[8]恶:音,如何、怎么。

【典故】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担任谏议大夫,主司规谏天子的职务。他学问很好,饱读诗书,却不常发言。当时与他同朝为官的韩愈看不过去,认为以他的学识,应该多给予皇帝意见,作好谏官的职务。于是写了〈争臣论〉这篇文章,讥讽阳城没有尽到职责。阳城当时看了并不以为意,但后来大臣裴延龄诬陷忠良,陆贽等人遭到罢黜。阳城便上疏指责裴延龄,论述他的罪状,替陆贽等人申诉,并极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龄为相。由此看来,韩愈的这篇文章应当发挥了功效。〈争臣论〉整篇文章采设问法,假设有人问关于阳城的问题,韩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对阳城的看法。阳城和一般官员不同,他高中进士后,反而隐居在中条山,不出来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学问与情操,前来从他求学,后来才被德宗召为谏议大夫。韩愈就在文章中假设有人问:“阳城不是自愿要作官的,他不发言也是谨守本分,何必这么苛责他?”韩愈回答:“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不是为了获取名利与权势而作官,而是忧虑时局的动荡,哀怜百姓的疾苦。学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独善其身,总想利用所学,对国家人民有所贡献。如果阳城是个贤人的话,就应该知道现在时势的困顿,为百姓所受的苦难而哀伤,然后尽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时局的职责,怎么可以只顾过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后来,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穷”演变成“悲天悯人”这句成语,指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

【书证】

  • 01.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 02.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六・题识类》:“其《放吟》一卷,皆乐府诗,丁明末造,多悲天悯人之思。”
  • 03.《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懑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 04.《东欧女豪杰》第三回:“(菲亚)心中感触了好些时事,只觉得恶俗世界无一是处,忍不住那一腔悲天悯人的热情沸将上来。”

【用法】

语义忧伤时局多变,哀怜百姓疾苦。

类别用在“慈善怜悯”的表述上。

例句

泰瑞莎修女救助贫苦,悲天悯人的精神令人敬佩。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他经常把悲天悯人挂在嘴边,却连一百元也舍不得捐献。

一国的领袖若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就不会轻易地发动战争。

这尊圣母像的脸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让人看了感动不已。

你别以为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就没人知道你做过的亏心事。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悲惨世界》书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思想,因此成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造句示例

  • 只有贝思坚持不懈,极少躲懒或悲天悯人。
  • 那是我的声音,却很明智、平静、悲天悯人。
  • 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扭曲的灵魂。
  • 亨利作品,还能更好地理解作家悲天悯人、低沉抑郁的人生情怀。
  • 可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将我牢牢拉在地上,我的心回荡着悲伤的哭泣。
  • 从朱医生网站足见他悲天悯人的心怀,也折射出他高尚的医德和人格。
  • 而他写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系列的散文,则充满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 印度现代教育哲学家无不具有悲天悯人、无我利他、普度众生的“救世精神”。
  • 当生命赐予你一个高于你所有期待的梦想时,你没有理由在它结束之时悲天悯人。
  • “唉!”船长用基督教徒般的悲天悯人的口吻回答说,“我们应该永远互相帮助。”
  • 别了英格兰的玫瑰,你别了祖国灵魂依旧在,怀念那悲天悯人之心,比你想象的更甚。
  • 他以深沉的情感基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生命、生存、自然、环境、人性等宏大课题。
  • 历史总是以悲剧收场,因为时代的悲天悯人,使历史变得异常厚重,但同时给人以希望。
  • 现在我仍然很寂寞,哪怕走在人群,感觉自己是那么悲天悯人,太多的感动在我心中涌动。
  • 后悔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人上瘾。那些经常感到后悔的人会变得更加悲天悯人,自顾自怜。
  • 从他的画作看来,徐悲鸿的艺术观与他关注现实、悲天悯人、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个人气质有关。
  • 这部影片兼具狂放嘈杂和悲天悯人,记录了一位爱恶搞的父亲和工作能力超群的女儿之间不断升华的关系。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悲天悯人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帙」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