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kuītiān

以管窥天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yǐ guǎn kuī tiān

注音 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

繁体 以管窺天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管窥蠡测,以偏概全,坐井观天,以锥刺地,管中窥豹,以蠡测海

反义词 以小见大

意思解释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 对于那些以管窥天的行为应给予彻底的否定。正音:“窥”,读作“kuī”,不能读作“kuì”。辨形:“管”,不能写作“菅”。辨析:“以管窥天”和“坐井观天”都有“目光狭小”的意思;但“坐井观天”比“以管窥天”更广泛一些。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中庶子不信,扁鹊认为他是以管窥天孤陋寡闻,就在太子的穴位上扎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以管窥天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以管窥天”之“窥”,典源作“闚”。“闚”同

正音: “窥”,读作“kuī”,不能读作“kuì”。

辨形: “管”,不能写作“菅”。

辨析: “以管窥天”和“坐井观天”都有“目光狭小”的意思;但“坐井观天”比“以管窥天”更广泛一些。

详细解释

【释义】

“以管窥天”之“窥”,典源作“闚”。“闚”同“窥”。透过竹管看天,仅见天的一小部分。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语本《庄子・秋水》。△“邯郸学步”、“管中窥豹”、“管窥蠡测”

【典源】

《庄子・秋水》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1]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2]用管闚天,[3]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注解

[1]规规然:识见浅短拘泥的样子。

[2]直:只、不过。

[3]用锥指地:用锥子测量大地。锥,用来钻孔的尖锐器具。

【典故】

“以管窥天”原作“用管闚天”。《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最通达事理,博闻善辩,胜过所有口才好、学识高的人。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便说公孙龙像长住井底的青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根本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自以为懂了,但实际上只有学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为天空就是这么小”一样。要他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如“邯郸学步”,非但没学成,反而将自己原有的学问失去了。庄子与公孙龙并非同时代的人,表示庄子言论的深奥,连像公孙龙这样博闻善辩之士都无法参透,只能获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窥天,用锥指地”般。后来“以管窥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

【书证】

  • 01.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
  • 02.《韩诗外传》卷一○:“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 03.《旧唐书・卷三五・天文志上》:“宇宙之广,岂若是乎?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
  • 04.《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合幽明古今而观之,方知毫厘不爽。子但据目前,譬如以管窥天,多见其不知量矣。”

【用法】

语义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

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例句

只用个人见解就要评定天下人物,不就像以管窥天,自以为博?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以管窥天,焉有定准?

如果不先建立基本观念,而单凭个别案例作分析,难免因为以管窥天,无法活用。

只参考一两篇文献,就说了解台湾历史,是犹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所知太有限了。

如果单用人类的纪录来认识地球的历史,那就正如古人所谓的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了。

判断事情如果过于狭隘武断,以偏概全,譬犹以管窥天,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判断与学习能力。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以管窥天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簧」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