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疾言遽色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jí yán jù sè

注音 ㄐㄧˊ ㄧㄢˊ ㄐㄩˋ ㄙㄜˋ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疾言倨色,疾言厉色

反义词 和颜悦色,心平气和

意思解释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例子: 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英语: panic(nervous agitation accompained by hasty speech and angry looks)

详细解释

【释义】

言语急迫,神色慌张。见“疾言厉色”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疾言厉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疾言厉色”原作“疾言遽色”。刘宽是东汉桓帝时的官员,他曾任司徒长史、南阳太守等职务,《后汉书》里记载了他的事迹。有天他骑著牛在路上走,有人将他的牛误认为自己走失的牛,要他归还。刘宽二话不说,将牛给了那个人,自己下来走路回家。过了几天,那人找到真正走失的牛,才发现自己认错了,将牛还给刘宽,并向他谢罪,刘宽非但不怪罪,反而说:“长得差不多的东西,难免会认错,更何况您又还给我,有什么好谢罪的呢?”这件事让地方父老称颂不已。刘宽当官后,对待下属也相当宽容。如有犯错,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处罚,而不伤人,有好的绩业也归功于下属。出巡地方时,常与当地文人讨论经义,与地方父老闲话家常,并训勉少年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响而感化。由于他这种宽厚稳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对急迫的事,也都不会因慌张而大声说话。《后汉书》里用“未尝疾言遽色”来表示刘宽,处事一直相当稳重。后来“疾言厉色”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样子。

【书证】

  • 01.《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刘宽》:“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源)
  • 02.《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字义分解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疾言遽色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