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荡不羁
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注音 ㄈㄤˋ ㄉㄤˋ ㄅㄨˋ ㄐㄧ
繁体 放蕩不羈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不修边幅,放诞不羁,任达不拘,吊儿郎当,放荡形骸,老卵不谦,吊尔郎当,落拓不羁,跅弛不羁,放浪不拘,自由奔放,荡检逾闲,放诞无礼,潇洒自如,坦坦荡荡
反义词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俯首贴耳,规规矩矩
意思解释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
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出处: 晋・王隐《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用法: 动宾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正音: “羁”,读作“jī”,不能读作“ē”。
辨析: 见“放浪形骸”。
英语: dissipated and unrestrained
俄语: расхлябанность
日语: 放(ほう)らつで締(し)まりがない
德语: unkonventionell und zügellos
谜语: 野渡无人舟自横 (谜底:放荡不羁)
详细解释
【释义】
“放荡”,放纵,行为不加检束。语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不羁”,不受拘束。语出《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放荡不羁”原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后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不拘形迹”、“牛骥同皂”、“放浪形骸”
【典源】
“放荡”:《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1]上书陈农战彊国之计,因[2]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3]、[4]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5],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注解
[1]朔: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汉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时,入长安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观察颜色,直言极谏。曾以辞赋戒武帝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策,终不见用。著有《东方朔》二十篇。
[2]自讼:替自己申诉、争辩。
[3]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国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被车裂而死。亦称为“卫鞅”。
[4]韩非:?∼公元前234,战国时韩国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口吃而不善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5]诙谐:谈话风趣、幽默。
“不羁”:《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众多之口。……今人主沈于[1]之辞,牵于[2]之制,使不羁之士与[3],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注解
[1]谄谀:音chǎn yú,逢迎阿谀。
[2]帷裳:车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内侍。
[3]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皂,音zào。见“牛骥同皂”。
【典故】
“放荡不羁”系由“放荡”及“不羁”二语组合而成。 “放荡”是出自《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具有文学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东方朔的自荐书后,赞赏他的气概,就命令他在公车署中待诏,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后来因为他临危不惧,机智应变,不畏君权的作风,被任命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处是说东方朔上书给武帝,提出耕战以强国的建议,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而申诉。其行文用语可比美商鞅、韩非,“指意放荡”─语意流畅而不受拘束,写了数万言,最后仍然没有被重用。 “不羁”则是出自《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邹阳,西汉时齐国人,和当时的羊胜、公孙诡同为梁国孝王的门客。羊胜等人因为嫉妒邹阳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就把邹阳交付官吏办罪。邹阳担心死后要承担莫须有的罪名,于是就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列举许多古代的君王、贤人,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或猜忌,都为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今的国君,也沉湎于阿谀谄媚的言词之中,牵制于姬妾近侍的包围之下,使得“不羁之土”─那些贤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马与牛同槽共食一样,贤愚不分。这也是周朝隐士鲍焦之所以对世道忿恨不平,对富贵毫不留恋的原因。因此他劝谏梁孝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应该与贤臣们肝胆相照,共同治理国政。梁孝王在看了这封书信后,就派人把邹阳放出来,并且成为他的贵宾。后来“放荡”和“不羁”典源被合用成“放荡不羁”,用来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
【书证】
- 01.《晋书・卷八二・王长文列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 02.《四游记・东游记・第一九回》:“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身虽为人,不昧本姓(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
- 03.《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 04.《济公传》第一七四回:“陆炳文一听,心说:『怪不得他这样放荡不羁,敢情是我师伯的替僧?怎可打下的!』”
- 05.《镜花缘》第九六回:“看了看,这七个人都是放荡不羁,目空一切。”
【用法】
㈠
语义指豪放而不受拘束。
类别用在“豪放不拘”的表述上。
例句
①我放荡不羁惯了,很难适应官场的生活。
②他生性放荡不羁,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细节。
③我常想像李白斗酒诗百篇,放荡不羁的样子。
④在这正式的会场上,他的放荡不羁作风更显得突兀。
⑤在这紧要关头,他一改平时的放荡不羁,很正经地陈述著他的想法。
㈡
语义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贬义。
类别用在“不受拘束”的表述上。
例句
①他自负有点才气,平日放荡不羁,很不讨人喜欢。
②这孩子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真令人操心。
【辨识】
同义“放荡不羁”及“放浪形骸”都有行为放纵,为所欲为的意思。
异义“放荡不羁”侧重在不受约束,可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或性格;“放浪形骸”侧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不可形容性格。
例句
造句示例
- 她自命为一个放荡不羁的艺术家。
- 他的一些朋友是那种放荡不羁又怪里怪气的人。
- 但是,祖父过世二十五年后,我祖母决定把这些钱都花光,她停止给巴黎的这个放荡不羁的儿子寄钱花了。
- 因此,现在和斯蒂芬打招呼的这位年纪还较轻却放荡不羁的人,就被某些好事之徒戏称作约翰·科利勋爵。
- 阿伦森说:“人人都希望她嫁给外国的王亲贵族,但她选择了放荡不羁的生活,展示她性格中叛逆的一面”。
- 杂志时髦的混合了知识分子和时髦的放荡不羁的文人,这很符合Gladwell 天生的性格,他所执著的理论不再是荒诞的。
- 他的聪颖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老师也不喜欢他放荡不羁的作风。然而,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反叛导致了他被开除出了学校。
- 不久在酒精的作用下,马克西姆放弃了以往的严肃,松了松领带,随着乐队演奏的披头士的“归来”放荡不羁又奇笨无比地舞了起来。
- 当然,拿破仑的野心导致了1815年滑铁卢的最终失败。 无疑,波琳的放荡不羁使我们不难理解1825年她在44岁之际悄然离世。
- 贝里尼开始这项工作时为这个放荡不羁的贵族画了“众神宴”,因为后者想要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在画布上为他展示古典的纵酒狂欢的题材。
- “很少会有如此老练的人物记录如此放荡不羁的、将浪漫和堕落揉和到不寻常地步的生活方式”,班巴·盖斯·科恩在他的《莫卧儿王朝》中说。
- 影片将这座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塑造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居之处,而非高楼林立之都。 当时或许并未给中国观众留下什么印象。
- 这使迈克非常沮丧——不管之前他给人的感觉多么的放荡不羁,不管他让人们觉得他似乎和任何人都有身体上的亲密关系,丽萨玛丽普瑞斯里是真正触碰过他心灵的人。
- 阿诺德.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和史泰龙都早已远离银幕,但即使是那些或调皮搞怪或放荡不羁的型男----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吉姆.凯瑞还有威尔.史密斯的魔力都不如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