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讥
意思解释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
讥:讽刺、挖苦、嘲笑。
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出处: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争斗的场合。
例子: 济渡满不买帐,反唇相讥:“皇上信得过我,干您哪一条?”(华而实《汉衣冠》七)
正音: “相”,读作“xiāng”,不能读作“xiàng”。
辨形: “讥”,不能写作“击”。
英语: answer back sarcastically
俄语: éдко возражáть
德语: eine sarkastische Erwiderung geben(ironisch antworten)
详细解释
【释义】
犹“反唇相稽”。见“反唇相稽”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反唇相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是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典源出自汉・贾谊〈治安策〉。贾谊智慧过人,文帝对其才能及建议均十分赏识。他曾上疏言政事,陈述治安的策略,世称为〈治安策〉,对汉代政治有很大影响。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仁义不施,风俗败坏。汉初还普遍存在秦朝败坏的遗风,他举例说:富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父亲来借一把锄地的农具,就露出施惠的表情;婆婆来拿个畚箕与扫帚,就在一旁说些斥责的话。媳妇和公公并坐,一点长幼尊卑的次序也没有;受到婆婆的指责,就马上回嘴还击。这些都应该加以改革,用礼义来教化百姓,施行仁义、先王之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后来“反唇相稽”被用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一般通行的语形也作“反唇相讥”。
【书证】
- 01.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造句示例
- “你就是不看好她,”我反唇相讥。
- 在某种情况下,反唇相讥是必要的。
- 我不管这闲事,我反唇相讥。
- 在某种情况下,反唇相讥是必要的。
- 他们的讥讽气得他尖刻地反唇相讥。
- 马拉多纳只能反唇相讥,指责其荒谬可笑。
- 佩尼曼太太犹豫了一会儿便贸然反唇相讥起来。
- 她不是一个脾气急躁的少女,因此,不会反唇相讥。
- 当我的骨子硬朗长出羽翼,我开始学会冲您反唇相讥。
- 愤怒的沃森反唇相讥,“很少观察表明她会容易屈服。”
- 俄罗斯似乎已经决定没有必要生西方的气或者对西方反唇相讥。
- 我不管这闲事,我反唇相讥。进来挨枪崩吧,如果你愿意的话。
- 不要担心中产阶级的反唇相讥,你笔直向前走吧,我们的好奥巴马!
- 上赛季贝尼特斯和弗格森为英超夺冠竞争赛跑而进行彼此的反唇相讥。
- 詹德尔斯反唇相讥:“你有没有再招到老捕鲸手当信徒,黑尔兄弟?”
- 拜登反唇相讥说,在美国人民关心的话题上,麦凯恩并不那么特立独行。
- 麦凯恩次日在演讲时反唇相讥,说阿奥巴马会增税,不聪明地重启贸易协定谈判。
- 我不管这闲事,我反唇相讥。进来挨枪崩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是已经尽到我的责任了。
- 奥巴马则反唇相讥地扯出了麦凯恩在19世纪80年代的“基廷五人组”丑闻中扮演的角色。
- 反凯恩斯主义者反唇相讥——债券市场的下跌很少是渐进式的,往往一个坏消息就能触发一轮大跌,比如信用评级下调。
- 奥巴马一如既往地反唇相讥。 他说,他将会为95%的美国公民减税,并对年收入超过250,000美元的美国富人加税。
- DeLong和Krugman两位先生则反唇相讥,说Lucas这类经济学家竟然不懂得依靠凯恩斯经济学,就像这一学说在过去70年来被彻底遗忘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