ěrmiànmìng

耳提面命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ěr tí miàn mìng

注音 ㄦˇ ㄊㄧˊ ㄇㄧㄢˋ ㄇㄧㄥ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谆谆告诫,诲人不倦,谆谆教诲,再三叮嘱,耳提在命

反义词 旁敲侧击,自学成才

意思解释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长辈对晚辈。

例子: 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清・李渔《曲话 结构》)

正音: “提”,读作“tí”,不能读作“dī”。

辨形: “提”,不能写作“题”。

英语: hold one by the ear in sb.'s presence and give instructions

详细解释

【释义】

比喻恳切教诲。语本《诗经・大雅・抑》。△“三令五申”

【典源】

《诗经・大雅・抑》

[1]小子!未知[2]。[3]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注解

[1]于呼:叹词,亦作“呜呼” 。于,音

[2]臧否:善恶得失。臧,善。否,音,恶。

[3]匪:不仅。

【典故】

《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是朝廷上的乐歌,又分为大雅、小雅。〈抑〉一诗出自大雅,相传是春秋卫武公所作,用以自励之诗。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康叔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赐爵,是为卫武公。卫武公治理国家的态度十分开明,总是广纳百官的意见,做为施政的参考,因此得到卫国臣民的爱戴,让卫国成为春秋初年的大国。在这一段诗中,卫武公表达了他对后代子孙的关心与恳切叮咛,他说:“这些年轻人啊!还不懂得分辨善恶得失。为了怕他们迷失方向,我不仅当面告诫他们,还用手提拉著他们的耳朵,详细地叮嘱,希望他们永远记住我的吩咐。”后来“耳提面命”这句成语,就从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恳切教诲。

【书证】

  • 01.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二二・欧圣弼所作》:“耳提面命,颇有得于父师。”
  • 02.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书简五・答奥村庸礼一二首之九》:“前札谓耳提面命,不遗底蕴,贤弟其亦知不佞之所至耶?”
  • 03.清・张伯行〈朱子语类辑略序〉:“理无微而不析,道无往而不贯,学无弊而不究,开卷如耳提面命,循循善诱,各极其量。”
  • 04.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
  • 05.《镜花缘》第八四回:“姐姐主见之老,才情之高,妹子虽不能及,但果蒙不弃,收录门墙之下,不消耳提面命,不过略为跟著历练历练,只怕还要『青出于蓝』哩!”

【用法】

语义比喻恳切教诲。

类别用在“告诫教诲”的表述上。

例句

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我们虽然将离开学校,但是老师平日的耳提面命,将永志不忘。

虽经多年,父母对我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的神情,仿佛仍在目前。

想当年离开家乡时,父母曾耳提面命,告诫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中场休息时,只见双方教练对队员耳提面命,希望下半场能有更佳的表现。

造句示例

  • 他们也会帮你,就算帮不上,也会时常对你耳提面命吧。
  • 上述例子的最好一面在于,你可以避免纯粹的说教或耳提面命。
  • 他们想尽其所能帮助孩子,耳提面命地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他们的孩子却把此当作耳旁风。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耳提面命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