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
意思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谜语: 三国时代 (谜底:鼎足而立)
英语: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谜语: 三国时代 (谜底:鼎足而立)
详细解释
【释义】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亦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造句示例
- 中环心脏地带,皇后像广场背后三间大银行鼎足而立。
- 目前,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成为西方新闻界的主流报道方式。
-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鼎足而立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