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措手足
意思解释
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慌乱。
英语: be all in a fluster(lose oneself)
详细解释
【释义】
犹“手足无措”。见“手足无措”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手足无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kuǎi kuì)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尽失其应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脚。”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书证】
- 01.《明史・卷一八六・杨守随列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见之灾,交集数月以内。”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莫措手足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