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xīnxiùkǒu

锦心绣口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褒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jǐn xīn xiù kǒu

注音 ㄐㄧㄣˇ ㄒㄧㄣ ㄒㄧㄡˋ ㄎㄡˇ

繁体 錦心繡口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生花妙笔,锦胸绣口,出口成章,锦心绣腹

反义词 小心谨慎

意思解释

锦、绣:精美艳丽的丝织品。
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满腹文章;词藻华丽;才华横溢。

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正音: “锦”,读作“jǐn”,不能读作“jīn”。

辨形: “锦”,不能写作“金”;“绣”,不能写作“秀”。

英语: elegant and refined

日语: 文章がすぐれて美(うつ)くしいこと

详细解释

【释义】

心、口皆如华丽精美的丝织品。比喻心思精巧,能写出华美的作品。#语本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典源】

#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据《全唐文・卷三四九》引)[1]

紫云仙季有英风焉,吾家见之,若众星之有月。贵则天王之令弟,宝则海岳之奇精,游者所谓风生玉林,清明萧洒,真不虚也。 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 [2]?」因 [3],扬眉当之。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唐・柳宗元〈乞巧文〉。

[2]挥翰雾散:一下笔就源源不断地写出很多。雾散,云雾散开、广布,比喻盛多。

[3]抚掌大笑:拍掌大笑。形容非常得意。

参考

唐・柳宗元〈乞巧文〉(据《全唐文・卷五八三》引)

独结臣舌,喑抑衔冤。擘眦流血,一辞莫宣。胡为赋授?有此奇偏。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唵哢飞走。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典故】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为盛唐时期浪漫诗派的代表作家,才华受到许多文人的称许,最著名的就是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语见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又如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粲花之论》记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世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文采浑然天成,从齿牙中自然流出,无须刻意雕饰。亦如〈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一文,文中的李令问是当时洛阳贤达之人与李白友好,因他与诗人李白都姓李,故李白以“从弟”称之。此文的写作背景为李令问的父亲李思正当时在淮南任官,李令问要前往探视父亲,此文即是李白在洛阳龙门与之饯别时所作。文中引述从弟李令问对自己的赞叹说:“吾兄心肝五脏都像精细巧妙的丝织品吧!不然的话,怎么一开口就自成文章,又一下笔就能源源不断地写出这么多呢?”后来“锦心绣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思精巧,能写出华美的作品。又唐代柳宗元的《乞巧文》已出现“锦心绣口”的词形,用于描述词藻华丽的骈文写作。

【书证】

  • 01.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 02.宋・咏槐〈贺新郞・绿长阶蓂九〉词:“却要诗书成曲蘖,酝酿锦心绣口。”
  • 0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四・题贫乐图》:“杨伯子和云:『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
  • 04.《西游记》第六四回:“适闻圣僧之章,诚然锦心绣口。”
  • 05.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二九出:“锦心绣口词华丽,玉质花神体态妍。”
  • 06.《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十岁时,便经通书史,出口成章,人都夸他锦心绣口。”
  • 07.《镜花缘》第九三回:“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
  • 08.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

【用法】

语义形容心思精巧,能写出华美的作品。

例句

他如果不是天生锦心绣口,怎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评审委员对她的作品,给予“锦心绣口”的高度评价。

凭著锦心绣口的文章,他在这次作文比赛中拔得头筹。

他以锦心绣口的文笔,在作品里描绘出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那本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腻,加上作者锦心绣口的文采,深受读者喜爱。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锦心绣口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冕」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