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chànxīnjīng

胆颤心惊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注音 ㄉㄢˇ ㄔㄢˋ ㄒㄧㄣ ㄐㄧㄥ

繁体 膽顫心驚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如坐针毡,张皇失措,胆战心惊,不寒而栗,魂不附体,面无人色,心惊肉跳,惊慌失措,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反义词 神色不惊,不动声色,从容不迫,满不在乎,处之泰然,镇定自若,视若等闲,泰然自若

意思解释

颤:发抖。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胆怯。

例子: 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正音:“颤”,读作“chàn”,不能读作“zhàn”。辨形:“惊”,不能写作“警”。辨析:“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都有非常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胆颤心惊”表示“十分害怕;惊慌”;“提心吊胆”有时偏重在“害怕”;有时偏重在“惊慌”;当强调“既害怕;又惊慌”的意思时;宜用“胆颤心惊”;②“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表示害怕的程度有所不同;仅指“非常害怕”时;它们可以通用;但“胆颤心惊”的语气比“提心吊胆”重。胆颤心惊的详细解释

正音: “颤”,读作“chàn”,不能读作“zhàn”。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辨析: “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都有非常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胆颤心惊”表示“十分害怕;惊慌”;“提心吊胆”有时偏重在“害怕”;有时偏重在“惊慌”;当强调“既害怕;又惊慌”的意思时;宜用“胆颤心惊”;②“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表示害怕的程度有所不同;仅指“非常害怕”时;它们可以通用;但“胆颤心惊”的语气比“提心吊胆”重。

英语: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详细解释

【释义】

犹“心惊胆战”。见“心惊胆战”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心惊胆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著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于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后,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后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书证】

  • 01.《通俗常言疏证・心意・胆颤心惊》引《拜月亭记剧》:“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造句示例

  • 独自呆在房间里,她感到胆颤心惊。
  • 他眼里恼火的眼神使我胆颤心惊。
  • 当我爬埃费勒斯峰时,吓得胆颤心惊。
  • 本书充满技巧和神韵地讲述了这个令人胆颤心惊的故事。
  • 欧佩克的讨论久拖不决且被公开化,这让石油市场胆颤心惊。
  • 今天早上我们从电话中得知,过去的这个夜晚是迄今最令人胆颤心惊的。
  • 不论根据哪种估算方式,差不多有一半人口将需要援助,这是令人胆颤心惊的庞大救援人数。
  • 那桥确实有些高,刚开始,谁也不敢跳,大家胆颤心惊地翻过桥栏杆,做出要跳的模样,比划了半天,不敢撒手,一撒手,人就会掉下去。
  • 悟空三人发现没有了师父,便追到无底洞,悟空变作一只小虫飞往洞中,他见女妖正给唐僧劝酒,逼唐僧与她成婚,又忙变成一只老鹰,直扑过去,掀翻桌子,女妖吓得胆颤心惊。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胆颤心惊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肓」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