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dān

邯郸匍匐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拼音 hán dān pú fú

注音 ㄏㄢˊ ㄉㄢ ㄆㄨˊ ㄈㄨˊ

繁体 邯鄲匍匐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邯郸学步,邯郸重步

意思解释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用法: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详细解释

【释义】

寿陵年轻人学步邯郸,忘掉原有步法,爬行而归的故事。见“邯郸学步”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邯郸学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通达事理,博闻善辩。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则以为公孙龙像井底之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所以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也只能学得皮毛。因此劝公孙龙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到了最后不但不能学得庄子的学问,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学问,就像战国时燕国有位年轻人,因为羡慕赵国首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所以前往学习。结果不但没学成邯郸人走路的美姿,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最后只有爬著回去。后来“邯郸学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书证】

  • 01.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二首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恶恶不可恶恶可、大步宽行老死休。”。

字义分解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邯郸匍匐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匐」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