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朽拉枯
意思解释
见“摧枯拉朽”。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容易办到。
详细解释
【释义】
即“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摧枯拉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摧枯拉朽”指将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毁,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语见于班固的《汉书》。班固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焚书坑儒、箝制思想、烧毁兵器等措施,又集权中央,没有诸侯可以巩固保卫疆土。于是在建国初期,记取秦朝教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军功卓越的人为异姓诸侯王,以巩固政权,这也是汉朝在没有领土和缺乏武器的情况下,短短五年之内能够成就帝业的原因。正所谓,在坚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难,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是受形势所影响。后来“摧枯拉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书证】
- 01.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一○・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摧朽拉枯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