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jiào

锱铢必较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

注音 ㄗ ㄓㄨ ㄅㄧˋ ㄐㄧㄠˋ

繁体 錙銖必較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锱铢较量,斤斤计较,一毛不拔,分金掰两,睚眦必报,爱财如命,斤斤,铢铢校量,风光霁月

反义词 慷慨解囊,满不在乎,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捐弃前嫌,鸡虫得失,慷慨仗义,一笑置之,宽大为怀,恢宏大度,不图回报

意思解释

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一分一厘的钱或极小的事情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

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 1.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2. 南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3.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4. 清·张廷玉等《明史·汤开远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铢必暇。”5. 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然而这里对于教员的薪水,有时是锱铢必较的,离开学校十来天也想扣。”正音:“锱”,读

正音: “锱”,读作“zī”,不能读作“liú”。

辨析: “锱铢必较”与“斤斤计较”有别:“锱铢必较”侧重于形容计较财物;“斤斤计较”不限于形容计较财物。

英语: be alive to one's own interests

详细解释

【释义】

“锱铢必较”,典源作“计较锱铢”。连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计较。※语或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斤斤计较”

【典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1],[2]父祖,计较[3],[4]多还少,[5]无异。或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注解

[1]输绢:给予绢帛。绢,音juàn

[2]比量:比试较量。

[3]锱铢:音zī zhū。古代极小的计算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用以比喻极细微。

[4]责:要求、索取。

[5]市井:指买卖行为。

【典故】

“锱铢必较”原或作“计较锱铢”。锱铢,音zī zhū,是古代极小的计算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用以比喻极细微。连像锱铢那样微小都要计较,表示一个人十分小气,凡事斤斤计较。颜之推(公元531∼?)字介,北朝齐临沂人。博览群书,词情典丽。初仕梁,以乱奔齐,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齐亡,仕周为御史上士,隋初,太子召为学士。撰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论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谬,以训后人,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在《颜氏家训・治家》中,颜之推提到当时民风败坏,民间嫁娶之时,经常有卖女儿来赚钱的事情发生,双方非但不以为怪,甚至还讨价还价,连一点小钱都要斤斤计较,和一般的买卖无异。这样的婚姻,由于不注重对方的人品教养,通常都是后患无穷,所以他提醒子孙不可不慎!“铢锱必较”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连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计较。出现“铢锱必较”的书证如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卷三・杂著・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书证】

  • 01.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卷三・杂著・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 02.《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面情也没有的。”
  • 03.《明史・卷二五八・汤开远列传》:“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向使昌黎不守,同于遵、永,不知费朝廷几许金钱,安所得涓滴而问之。”

【用法】

语义计较小钱。贬义。

类别用在“吝啬爱财”的表述上。

例句

这间公司对职员的薪水锱铢必较,请个病假也要扣钱。

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

语义形容对很小的事十分计较。

类别用在“心胸狭窄”的表述上。

例句

锱铢必较,所以人人都远他三分。

凡事锱铢必较,只会徒增自己的困扰。

她这种锱铢必较的个性,得罪不少亲朋好友。

这种精密工程出不得错,当要锱铢必较,岂能随便?

人生不过短短的数十年而已,何必凡事都要锱铢必较呢?

【辨识】

同义“锱铢必较”及“斤斤计较”都有事事计较的意思。

异义“锱铢必较”侧重精确计算细小事物;“斤斤计较”侧重计较不重要的小事。

例句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例句✅❌这间公司对职员的薪水锱铢必较,请个病假也要扣钱。❌✅她犯的是无心之过,你何必斤斤计较呢?

造句示例

  •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整则可谓锱铢必较,胜于他人。
  • 而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
  • 我们过去被看作锱铢必较的开车者,但今天我们是主流的驾车人。
  • 更急迫的问题是,为什么写“锱铢必较”专栏的人,反倒变得不那么节俭了呢?岂非适得其反?
  • 有一个丈夫一直就是一个守财奴,总是同他的妻子锱铢必较,甚至对于家里最小的支出也不例外。
  • 一些家长吐露出如许的疑问,写作重在考察综合本质,不该对错别字锱铢必较,以为这个规则太严、扣分太重。
  • 瑞奇曼是个极其可恶的坏蛋,时常疯狂地大笑。库柏在这里的表演情绪饱满,刻画出了一个家财万贯却锱铢必较的贪婪形象。
  • 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是看到无家可归的人时只注意到他看起来是多么凌乱,并锱铢必较地想着如果他身无分文又为何有一个7-11思乐冰杯。
  • 但是,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指的是对付大的、长期的问题,首先是医疗成本问题,而不是在短期开支上哗众取宠,锱铢必较,从而使经济遭受损失。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锱铢必较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贾」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