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纸上
拼音 yuè rán zhǐ shàng
注音 ㄩㄝˋ ㄖㄢˊ ㄓˇ ㄕㄤˋ
繁体 躍然紙上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绘影绘声,死气沉沉,呼之欲出,活灵活现,曲尽其妙,活龙活现,维妙维肖
反义词 刻鹄类鹜,画虎类犬
意思解释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
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出处: 清・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虽然象通不通似的,但是对于抗日救国的热烈和对于我们被捕的义愤,也已跃然纸上。(邹韬奋《经历·同情和厚意》)
正音: “跃”,读作“yuè”,不能读作“yào”。
辨形: “跃”,不能写作“越”、“耀”。
辨析: “跃然纸上”和“呼之欲出”;都形容绘画或文字描写得十分逼真。不同在于“呼之欲出”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人和其他动物;而“跃然纸上”不限于此。
英语: full of life
俄语: оживáть на бумáге(вставáть,как живой)
详细解释
【释义】
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形容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语或出清・薛雪《一瓢诗话》。△“栩栩如生”
【典源】
※清・薛雪[1]《一瓢诗话》(据《清诗话》引)
玉溪〈锦瑟〉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之,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2]纸上。
注解
[1]薛雪:公元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清苏州人。是清代医学家,也是诗、书、画家,他的《一瓢诗话》是论诗名著。
[2]跃然:活跃、生动的样子。
【典故】
“跃然纸上”是指书画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中提到李商隐〈锦瑟〉诗,表达了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看法。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他的〈锦瑟〉诗全文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薛雪认为都是主观的看法,因此他觉得全诗的妙处,应该就在起句“无端”二字,正由于“无端”这没来由的思绪才会衍生出许多悲伤感叹;如果能这样体会,则诗的神韵旨意,便“跃然纸上”了。
【书证】
- 01.清・薛雪《一瓢诗话》:“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源)
- 02.《杜诗详注・附编・诸家论杜・张远迩可序》:“遂尔分章别句,总之则陈其大意,析之则抉其字义,当日情绪,跃然纸上,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无格格不可解。”
【用法】
语义形容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
类别用在“生动传神”的表述上。
例句
①这幅墨竹虽只是寥寥几笔,但劲节风骨跃然纸上。
②这个画家擅长画马,笔锋过处,一匹骏马便跃然纸上。
③这几幅政治人物的漫画虽然夸张,但神情特色跃然纸上。
④那幅画的线条虽然朴拙,但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⑤在那篇读者投书短文里,失业者的悲伤神情跃然纸上,令人不胜唏嘘。
⑥他擅长运用修辞技巧,才能让书中人物的个性跃然纸上,而且显得各有千秋。
【辨识】
同义“跃然纸上”及“栩栩如生”都有极为逼真的意思。
异义“跃然纸上”限用于书面的描写或绘画等;“栩栩如生”可用于书面之外的形象刻画。
例句
造句示例
- 只有当你不再回避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是坐着、站着或躺着写作时,初稿才能跃然纸上。
- 明智的答案跃然纸上:选择生命之道!
- 在看客的观赏间,美丽的女士跃然纸上。
- 双方的痴迷分子、偏执狂和卑鄙小人都同样清楚地跃然纸上。
- 我用画笔蘸了蘸绿色颜料,画在蓝色上面,湖泊便跃然纸上了。
- 秀美的蓝色笔迹跃然纸上,一看就是女性的笔迹,信纸的左上角还有朵小花。
- 每个人物的故事都以他们各自丰富的方言娓娓道来,人物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
- 他们在向读者展示民族独特的历史进程过程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也跃然纸上。
- 他的戏剧跃然纸上的是其他人、其它地方,而他的诗写的往往是自己,自己的愤怒、爱与痛。
- 我左手托腮,右手拿笔瞧着头,像是在把我的脑浆一层一层地过滤一样,我多么希望答案跃然纸上啊!
- 在该幅《佛像、书法对联》作品中,齐白石集诗、印、书、画于一体,洗炼的笔墨将佛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 在他三便士一本从Wool worths那买到的低俗科幻小说杂志里,太空,火箭和科学跃然纸上,而他还时常支付不起。
- “乍看起来这种关联并不合理,可你不能忽视这个规律——看一看地图,它就会跃然纸上。”研究作者,地理学家埃里克•佛思说。
- 迈克斯觉得他嘲弄了英国文化,而该文化恰好有着足够的自信进行自嘲。迈克斯先生潜在的、对英国文化的敬仰和喜爱跃然纸上。
- 他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想啊想,然后一跃而起,一篇很满意,甚至是很得意的文章便跃然纸上——《阳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