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owénjiáo

咬文嚼字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注音 ㄧㄠˇ ㄨㄣˊ ㄐㄧㄠˊ ㄗˋ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字斟句酌,抠字眼儿,钻牛角尖,吹毛求疵,雕章琢句,咬文啮字,之乎者也

反义词 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意思解释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出处: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正音:“嚼”,读作“jiáo”,不能读作“jué”。辨形:“嚼”,不能写作“爵”。辨析:“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歇后语: 1. 口吃报纸 —— 咬文嚼字 2. 书架上的老鼠 —— 咬文嚼字

正音: “嚼”,读作“jiáo”,不能读作“jué”。

辨形: “嚼”,不能写作“爵”。

辨析: “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

英语: bite phrases and chew character

俄语: занимáться буквоедством

日语: 字句(じく)の末節(まっせつ)にこだわる

德语: am Buchstaben kleben(Wortklauberei betreiben)

法语: pédantisme(style plein d'affection)

歇后语: 1. 口吃报纸 —— 咬文嚼字
2. 书架上的老鼠 —— 咬文嚼字

谜语: 1. 书虫 (谜底:咬文嚼字)
2. 书蠹 (谜底:咬文嚼字)
3. 啃书 (谜底:咬文嚼字)
4.

详细解释

【释义】

形容在字句上推敲琢磨。※#语或出元・秦&25cd1.jpg;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后用“咬文嚼字”形容拘泥于文字诠释而流于见解迂腐、浅陋,亦用于形容好称引古书以卖弄才学的渊博。

【典源】

※#元・秦&25cd1.jpg;夫《剪发待宾》第二折[1]

[韩夫人云〕婆婆,请家里来,我问你咱。你孩儿拿的个信字来,我当与他五贯长钱,你怎生将他痛决了一场?你差了也,量个信字打甚么不紧?一点墨半张纸,又不中吃,又不中使,做甚么打他?[旦唱〕【滚绣毬】 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云〕俺典了信字,管待秀才。[唱〕又则道俺咬文嚼字。[韩夫人云〕量这个信字,打甚么 [2]?[旦唱〕都是那十数画儿有这信字,为臣的作个 [3],为子的作个 [4],为吏的 [5]个素身行止,借人钱财主每休想道推辞。 [云〕姐姐,喒这妇道人家,有这个信字呵![唱〕则被这亲男儿敬重做贤达妇。[云〕男子汉有这个信字呵![唱〕交朋友皆呼信有之。你可休看觑因而。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

[2]不紧:要紧。

[3]重臣: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

[4]诤子:能直言规劝父亲的儿子。诤,音zhēng

[5]情取:落得、取得。

参考

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据《全元散曲》引)

瓠犀微露玉参差,偏称乌金渍。斜抵春纤记前事,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含宫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典故】

“咬文嚼字”表面的意思就是把文字在口中咬嚼,形容人在字句上推敲琢磨。此语在元杂剧中已常见用,如秦&25cd1.jpg;夫的《剪发待宾》。这出戏剧是改编自《晋书・陶侃传》中所载陶母剪发易钱来招待宾客的故事。剧中除了描写传统“母贤子孝”的价值观,又虚构了一个财主“韩夫人”,由她主动提出要将女儿嫁给陶侃,待陶侃高中状元后,两人也终成眷属。这样皆大欢喜的剧情安排,反映了元代士人阶层与商人阶层联姻,政治权力和巨大财富结合的社会现象。在《剪发待宾》中,陶侃因知道附近来了一个老学者,便想请至家中招待向他请益,可是家贫无钱,无奈之中,只好写了“信”字,到财主韩夫人家中典当。韩夫人见陶侃相貌口才不凡,知是可造之材,便将钱给他。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却责备陶侃怎么可以用“信”字去典当换钱,要陶侃去将字赎回。陶侃心里虽然不愿意,但母命难违,只好又去韩家。陶母口中虽然斥责陶侃,心里也明白陶侃的用意,很想替他招待那位学者。于是等陶侃出门,陶母便剪下一头长发拿到街市上卖钱。陶母在街市上卖头发时,正好遇见了韩夫人。韩夫人知道陶母痛斥了陶侃一顿的事之后,觉得无法理解,便问道:“不过是一张纸罢了,有什么好生气的?”陶母便回答:“陶侃也和你有同样的想法,认为是我太过分咬文嚼字。但是,不论男女,都必须有了这个『信』字,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怎么可以小看它呢?”这里就用到了“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形容拘泥于文字诠释而流于见解迂腐、浅陋,或用于形容好称引古书以卖弄才学的渊博。

【书证】

  • 01.元・秦

造句示例

  • 我认为你在吹毛求疵,咬文嚼字。
  • 咬文嚼字的文学而正式的口气。
  • 咬文嚼字的品位一下这篇英文写的文章。
  • 这位评论家不去解决实质问题,而总是咬文嚼字。
  • 这个看上去可能有点咬文嚼字,但是它很重要。
  • 她说话太咬文嚼字了。
  • 我们不要咬文嚼字了,还是看看实际情况吧。
  • 判令里连篇累牍咬文嚼字地讨论乞讨是言论还是行为。
  • 你怎么能指望我去钟情于一个专爱咬文嚼字的书呆子呢?
  • 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0年十大流行语。
  • 虽然这点不同看起来像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存在着深奥的区别。
  • 我希望文中的分力比例不要被咬文嚼字地理解,它们只是大致的虚拟数字。
  • 他比一般无偏见的英国绅士更加公然地宣称:他讨厌诗人的言之无物、冗词赘语和咬文嚼字。
  • 如果田南在解释如何修复这个被毁坏的机构上多花些手笔,少花些时间咬文嚼字的话,他那书可能会卖得更好些。
  • 说明:2010年十大流行语是由《咬文嚼字》杂志广大读者推荐,经语言文字专家多次讨论评议后共同选定的。
  • 阿斯伯格患者对谈话中的双关语感到十分费解,他们对别人的面部表情以及说话的语调也不能解读。 他们过于钻牛角尖,过于咬文嚼字,以至于常常(并非有意地)得罪他人。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咬文嚼字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