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
拼音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注音 ㄔㄥˊ ㄏㄨㄤˊ ㄔㄥˊ ㄎㄨㄥˇ
繁体 誠惶誠恐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坐卧不宁,惶恐不安,胆战心惊,惊惶失措,坐卧不安,登高履危,触目惊心,担惊受怕,诚惶诚惧,战战兢兢
反义词 心安理得,若无其事,淡定从容,无动于衷,满不在乎,处之泰然,静若处子,泰然自若
意思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
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
例子: 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正音: “惶”,读作“huáng”,不能读作“huǎng”。
辨形: “诚”,不能写作“成”。
辨析: “诚惶诚恐”和“战战兢兢”;都表示“谨慎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诚惶诚恐”偏重在谨慎;“战战兢兢”偏重在害怕。②“战战兢兢”含贬义;“诚惶诚恐”在表示尊敬时不含贬义。
英语: really afraid and trembling
日语: 恐(おそ)れ蕑(い)ってびくびくするさま,うやうやしくかしこまるさま
详细解释
【释义①】
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臣吕诲诚惶诚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亦作“诚惶诚惧”、“诚恐诚惶”。
【释义②】
本为臣子对君上申述时的敬词。《见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臣吕诲诚惶诚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后用以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为啥诚惶诚恐的频频谢罪?平时趾高气扬的神气都消声匿迹了。”
参见“战战兢兢”。
造句示例
- 他艰难地转过身去寻找他的朋友,却看见他在他身边诚惶诚恐,吓得发抖。
- 我诚惶诚恐地着手这个项目。
- 重庆是我去过的最让人诚惶诚恐的城市。
- 你希望在大家面前讲话时总是诚惶诚恐吗?
- 你并不需要诚惶诚恐的去和导师交流或者接近他们。
- 到了此时,我已经对威尔逊诚惶诚恐、惟命是从了。
- 虽然是诚惶诚恐,我们还是大胆梦想了一个2020年的加拿大。
- 诚惶诚恐地害怕失误,就意味着永远尝不到成功的滋味。——梅耶荷德。
- 我就像是一个不识字的婴儿,诚惶诚恐,一言不发,有点羞涩地坐在那儿。
- 我诚惶诚恐赶紧开画,心里忐忑,也不知自己所学是否能让诸位法师满意。
- 她说:“如果我偶然与健听者关系稍好,我就会因我的聋人父母的反应而诚惶诚恐。
- 即使在这个行当里干了这么多年,每次与死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还是会感到诚惶诚恐。
- 而当他得知自己面临感染艾滋病时,原本内向的他更是三个月闭门不出,生活在诚惶诚恐中。
- 反之,他们是在一个从未被探索过的数位学习领域里,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摸索著未知的路。
- 人们说我是这项运动的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对此我感到诚惶诚恐,如果作为一个观点我可以接受。
- 中国的互联网变化非常快,不管企业做到什么样,都要保持一种诚惶诚恐、非常担心的心态才行。
- 尽管那时候我已经身为教授,可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面对大师、诚惶诚恐的年轻见习生。
- 然而,即使在生活中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也没理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悠闲逛荡,对未知事物诚惶诚恐。
- 无论原因如何,对许多科学工作者来说,《科学》和《自然》杂志的编辑们一时心血来潮就让人诚惶诚恐。
- 虽然总是有些诚惶诚恐,但我接受了这些意外的机会,现在我发现自己做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之一。
- 许多夫妻或恋人会诚惶诚恐,当他们的伴侣提出需要独处一段时间。 他们害怕对方不再爱他们了,或者不愿再回来。
- 男人诚惶诚恐地答应了她所说的一切。 于是他妻子临盆之际,女巫突然现身,给孩子起名莴苣姑娘,并将她带走了。
- 要是你的孩子碰巧听到了这些低俗而耸人听闻的内容后被吓得诚惶诚恐、惟命是从,那真是童话故事唯一的一点儿好处。
- 如果你曾经暗恋过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和你吵过架的小表哥,你也会真切地明白,这样的眷恋是多么的诚惶诚恐和患得患失。
- 她们走进门去,轻轻地把身后的门关上,发觉自己置身在一团漆黑之中。阿拉维斯能从拉斯阿拉莉恩的呼吸声里听出她是诚惶诚恐的。
- 但这种自然、健康的特性却牢牢控制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时时诚惶诚恐,害怕面对外部的世界,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烦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