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ohuáng

杳如黄鹤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yǎo rú huáng hè

注音 ㄧㄠˇ ㄖ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ˋ

繁体 杳如黃鶴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鸿飞冥冥,去如黄鹤,杳无音信,海底捞针,不知去向,泥牛入海,无影无踪,杳无消息

反义词 捷报频传

意思解释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
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处: 唐・崔灏《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杳如黄鹤。”(鲁迅《彷徨 弟兄》)

英语: nowhere to be found(be gone like the yellow stork)

俄语: пропадáть бесследно(кáнуть в воду)

德语: spurlos (od. auf Nimmerwiedersehen) verschwinden

详细解释

【释义】

乘鹤而去,无影无踪。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传》。后用“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泥牛入海”

【典源】

南朝梁・任昉《述异传》(据《艺文类聚・卷六三・居处部三・楼》引)

荀瓌,字叔伟,寓居江陵。憩江夏黄鹄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1],[2]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3]烟灭。

注解

[1]云汉:天空联亘如带的星群。

[2]俄顷:很短的时间。

[3]眇然:长远的样子。眇,音miǎo

【典故】

任昉(公元460—508)字彦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齐、梁三代。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齐,以文学为王俭所重,后任竟陵王记室参军,为“竟陵八友”之一。《述异传》旧题为任昉所撰,共二卷,内容驳杂,以神仙志怪之事为主。在书中有一则小故事,叙述有个叫做荀瓌的人,有天他在黄鹄楼上休憩时,看到西南边的天空中有什么东西渐渐飞来,等到靠近一看,原来是一个驾著鹤的仙人。仙人到了楼中,荀瓌立刻请他把酒言欢,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后来仙人再度跨鹤腾空,消失在远方。到了唐代,诗人崔颢做了一首〈黄鹤楼〉诗:“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述当年乘著黄鹤而去的仙人,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这座黄鹤楼,和悠悠白云。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杳如黄鹤”,用来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用法】

语义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类别用在“消失无踪”的表述上。

例句

三年前,他自公司卷款潜逃后,便杳如黄鹤,不知去向。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挂肚。

待警方接到报案再赶到现场,匪徒早已杳如黄鹤,不见踪影。

这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屋主更是杳如黄鹤,无人知其去向。

十年前,他的孩子在自家门口离奇失踪,此后就再无消息,杳如黄鹤

自从他到国外工作后,就杳如黄鹤,连个信息都没有,让家人十分挂念。

照片中的四个人原本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辨识】

形音杳,音|ǎo。不见踪影,毫无消息。形容渺茫沉寂。不可写作“沓”。

造句示例

  • 信寄出去了,我急切地盼着回音,却杳如黄鹤。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杳如黄鹤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