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qiánhòu

惩前毖后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注音 ㄔㄥˊ ㄑㄧㄢˊ ㄅㄧˋ ㄏㄡˋ

繁体 懲前毖後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小惩大诫,惩一警百,杀一儆百,以一儆百,严惩不贷

反义词 重蹈覆辙

意思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出处: 《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例子: 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正音: “惩”,读作“chéng”,不能读作“chěng”。

辨形: “毖”,不能写作“毙”。

英语: learn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keep an eye on the future

俄语: извлекáть урóк из ошибок прóшлого в назидáние на будущее

日语: 前(まえ)の誤(あやま)りを後(あと)の戒(いまし)めとする

德语: aus früheren Fehlern lernen,um künftige zu vermeiden

法语: tirer la lecon des erreurs passées pour en éviter le retour

详细解释

【释义】

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自己不再犯错。语本《诗经・周颂・小毖》。

【典源】

《诗经・周颂・小毖》

[1][2]而[3]后患。莫予[4],自求[5]。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注解

[1]其:音,将。

[2]惩:音chéng,警戒、教训。

[3]毖:音,谨慎于。

[4]荓蜂:牵引扶持。比喻牵引人为恶。荓,音píng

[5]辛螫:蜂尾螫人的刺痛。比喻刑罚。螫,音zhē,以针钩刺。

【典故】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小毖〉一诗写周成王在管蔡、武庚之乱后,痛改前非,自我警惕的决心。成王为武王之子。周武王在弟弟周公的协助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则继续辅政。而武王的两个堂兄弟管叔和蔡叔忌恨周公,并且觊觎王位,于是暗中勾结商纣的儿子武庚,到处散布消息,说周公意图夺取王位。周成王听到这个流言后,逐渐地对周公失去信任,周公为了避嫌,便主动求去。周公走后,管、蔡等人如鱼得水般地进行种种叛乱,这时成王知道自己上了当,才赶紧又把周公召回。周公回来平息了叛乱,也对管、蔡等人做出惩处。事后,成王深切反省,并对众臣说:“我一定会有所警惕,谨言慎行,避免再犯过错。希望诸位臣子不要像管、蔡一样,引我误入歧途,否则我必然将施予严惩。”成王话中以“予其惩而毖后患”表示自己改过的决心,后来“惩前毖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自己不再犯错。

【书证】

  • 01.明・张居正〈答河道自湖计河漕书〉:“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 02.《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志二》:“同治中兴以后,疆臣列帅,惩前毖后,渐改练勇巡防之制。”
  • 03.《清史稿・卷二五○・冯溥列传》:“若任胥吏侵盗,职掌谓何?请严定所司处分,惩前毖后。”

【用法】

语义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自己不再犯错。

类别用在“记取教训”的表述上。

例句

做事时总要惩前毖后,才不会重蹈覆辙。

刑罚的目的是惩前毖后,而非赶尽杀绝。

他这种惩前毖后的谨慎态度,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错误不可隐瞒,一定要加以分析批判,以便惩前毖后

我们要从错误的经验中学习智慧,惩前毖后,以避免再犯。

对于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以便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

这次的火灾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惩前毖后,以后对于火烛可不能大意。

造句示例

  • 无知使人犯错,有错当惩前毖后。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惩前毖后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卉」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