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
意思解释
舞:弄;墨:文笔。
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面越舞越糊涂。(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厦门通信》)
正音: “弄”,读作“nòng”,不能读作“lòng”。
辨形: “舞”,不能写作“午”。
英语: play on words
俄语: занимáться словесным жонглированием
日语: 法律(ほうりつ)を歪曲(わいきょく)して不正(ふせい)を働く
详细解释
【释义】
㈠墨,绳墨、法度。指玩弄法条作弊,败坏法纪。语本《隋书・卷八五・王充列传》。△“舞文弄法”
㈡指写作、写字,借以比喻卖弄笔墨文辞。※语或出《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典源】
《隋书・卷八五・王充列传》
王充字行满,本西域人也。……开皇中,为左翊卫,后以军功拜仪同,授兵部员外。善[1],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2]。或有驳难之者,充利口饰非,辞义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称为明辩。
注解
[1]敷奏:向君王报告。
[2]高下其心:掌握大权,任意赏罚。见“高下在心”。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1]于笔砚之间,[2],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注解
[1]区区:志得意满的样子。
[2]数黑论黄:评论是非长短。见“数黑论黄”。
【典故】
㈠
“舞文弄墨”原作“舞弄文墨”。舞弄,玩弄。文墨,刑文律法。据《隋书・卷八五・王充列传》载,隋朝兵部员外王充,擅长于向君王打小报告,又熟悉通晓法律,因而玩弄操纵法条,败坏法纪,掌握大权后,任意赏罚。遭到反驳质难时,他仗著口齿伶俐善辩遮掩过错,大家明明知道他是在强词夺理,也无法使他屈服。后来“舞文弄墨”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玩弄法条作弊,败坏法纪。
㈡
文、墨,又可指文笔。所以“舞文弄墨”可用来比喻卖弄笔墨文辞。《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叙述孔明应鲁肃的邀请来到柴桑郡见孙权,想说服孙权和刘备合作,共同对抗曹操的百万大军。在还没见到孙权之前,先遭到孙权的臣子张昭严畯等人的质问。其中严畯问孔明研究什么经文典籍?孔明直言读书时只知摘录漂亮词句,而不深入研究,思想陈腐不合时宜的儒生,是无法振兴国家成就事业的。况且古时候的伊尹、姜子牙等人,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也没听说他们一生中研究过什么经文典籍,难道也要他们效法那些书生志得意满于笔砚之间,评论是非长短,卖弄笔墨文辞?严畯听得无言以对。这里的“舞文弄墨”就是用来比喻卖弄笔墨文辞。
【书证】
二
- 01.《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源)
【用法】
语义写作、写字,借以比喻卖弄笔墨文辞。
类别用在“卖弄文才”的表述上。
例句
①在这些名家前,你就别再舞文弄墨献丑了。
②你在这儿舞文弄墨,简直是在孔子面前卖文章。
③以他这种才华,即使整天舞文弄墨,也别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
④退休后,别无嗜好,最喜闲来舞文弄墨,写点散文,抒发抒发情性。
⑤看了兰亭法帖后,心窃喜之,自也舞文弄墨,模仿起来,虽不像,倒也自得其乐。
⑥也许是看多了言情小说,她也学著舞文弄墨起来,有模有样地写出了一篇爱情小说。
造句示例
- 戴夫:你得承认他还真会舞文弄墨。
- 你得承认他还真会舞文弄墨的。
- 在那之后,他们必须可以利用电子世界的资源而不只是仅仅学习与舞文弄墨。
- 壮观的自然风景以及不计其数的历史名胜,激发了古代文人墨客,为之舞文弄墨,创作了无数经典佳作。
- 壮观的自然风景以及不可计数的历史名胜,激发了古代文人书法家,为之舞文弄墨,创作了无数经典佳作。
- 要是当年告别交易大厅,成为舞文弄墨的穷光蛋之前,能搞到这种摇钱树就好了——这是个有情绪的意见,提醒你。
- 因此,王昌龄的送别诗并非一般的应景之作,更非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而是诗人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
- 公认擅长舞文弄墨的大卫·赫尔歇拥有可以令其他一切分析家黯淡失色的敏锐分析,他把斯托克城的的身体力量流作为他当周的ESPN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