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biānsānjué

韦编三绝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感情

褒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注音 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

繁体 韋編三絕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三绝韦编,勤学苦练,好学不倦,悬梁刺股,牛角挂书

反义词 偶一为之

意思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子: 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韦编三绝的详细解释折叠展开【释义】韦,熟皮。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致使编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后用以比喻读书勤奋努力。【典源】《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

英语: diligent in one's studies

详细解释

【释义】

韦,熟皮。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致使编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后用以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典源】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

[1]晚而喜[2],序[3]、[4]、[5]、[6]、[7]。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注解

[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易》:《易经》。由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彖〉:十翼之一,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文字。

[4]〈系〉:十翼之一,阐释易经卦辞之义。

[5]〈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释辞。

[6]〈说卦〉:十翼之一,陈说八卦法象所为。

[7]〈文言〉:十翼之一,释干、坤二卦经文之言。

【典故】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对《易经》这本古书很有兴趣,它是一本深奥难懂的书,孔子一次一次地反复研读,直到读懂为止。《史记》记载这件事是,用“韦编三绝”来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韦”是熟牛皮。古代还未发明纸的时候,字是写在竹简上的,然后用牛皮带编起来。“绝”是断的意思。孔子钻研《易》时,不断翻阅,以致于编缀竹简的皮带都断了好几次。后来“韦编三绝”就被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书证】

  • 01.《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源)
  • 02.《抱朴子・外篇・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 0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 04.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邛都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贱诗纵酒,以乐当年。”
  • 05.唐・崔融〈代皇太子请修书表〉:“以周公之上圣,日读百篇;以孔父之多能,韦编三绝。”
  • 06.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诗〉其四:“韦编三绝耽犠《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用法】

语义比喻读书勤奋努力。

类别用在“勤奋向学”的表述上。

例句

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复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我们要效法孔子那种韦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应虚应故事,不求甚解。

对于读书,他有著极高的兴趣,非得韦编三绝,完全读懂,方肯罢休。

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若指掌。

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书韦编三绝,书本内容滚瓜烂熟,那么不管考什么样的题目都难不倒我们的。

造句示例

  •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晚年学易“韦编三绝”。他常常学习,把穿竹筒的牛皮绳翻断过多次。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韦编三绝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掬」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