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cáiào

恃才傲物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shì cái ào wù

注音 ㄕˋ ㄘㄞˊ ㄠˋ ㄨˋ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目空一切,自高自大,恃才放旷

反义词 谦虚谨慎,含垢忍辱,虚怀若谷

意思解释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
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出处: 唐・姚思廉《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英语: be conceited and contemptuous(be proud and insolent because of one's talent)

俄语: гордиться своими способностями

日语: 才気(さいき)を頼(たの)んで人を眼中(がんちゅう)におかない

法语: fort de ses talents,traiter les autres avec mépris

详细解释

【释义】

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语出《梁书・卷三五・萧子恪列传》。△“恃才倨傲”

【典源】

《梁书・卷三五・萧子恪列传》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㧑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1]葬请[2],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注解

[1]及:等到。

[2]谥:音shì,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后人依其生前事迹所评定的称号。

【典故】

萧子显(公元489—537),字景阳,南朝梁兰陵人。雅好文学,文章写得很好,〈鸿序赋〉一文,曾获得沈约的赞赏。且精于史学,撰有《南齐书》、《后汉书》、《贵俭传》等书。他生性庄严孤傲,对于自己的才气颇为自负,曾自比为宋玉、贾谊。接见普通宾客时,也不和他们交谈,只是挥扇示意,因此得罪了那些平庸的读书人。但因他的才华受到梁武帝和简文帝父子的看重、赏识,在他过世后,梁简文帝还特别为子显手书诏书:“恃才傲物,宜谥曰骄。”意思是说他生前依仗自身的才干,骄傲自负,应该谥号“骄”。后来“恃才傲物”被用来指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书证】

  • 01.《梁书・卷三五・萧子恪列传》:“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源)
  • 02.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一・怨怒戆直附》:“窃见天下有识之士,品藻当世人物,或以君子之才望,美则美也,犹有所阙焉,其所阙者在于恃才傲物耳!”
  • 03.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
  • 04.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每惜祢衡〈鹦鹉〉一赋,而遽戕其生,可为恃才傲物者诫。”
  • 05.《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萧颖士般般皆好,件件俱美,只有两桩儿毛病。你道是那两桩?第一件:乃是恃才傲物,不把人看在眼内。”
  • 06.《孽海花》第三一回:“可是骥东官职虽是武夫,性情却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羁。中国的诗词,固然挥洒自如;法文的作品,更是出色。”

【用法】

语义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类别用在“才高气傲”的表述上。

例句

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这样狂妄自大、恃才傲物

像他这种恃才傲物的人,难有人知,注定会失败的。

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会懂得谦逊,绝不会恃才傲物

这些话对恃才傲物的他是没有用的,他绝对听不进去。

他一向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大家都非常讨厌他。

他的能力虽好,却恃才傲物,根本没办法从事团体工作。

从文章里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恃才傲物与怀才不遇的心境。

读书愈多,愈会觉得自己学识不足,所以绝对不能恃才傲物

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他看似恃才傲物,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其实只是因个性保守,不善与人沟通而已。

造句示例

  • 对于任何暗示她恃才傲物的话,伊莎贝尔都立即予以否认。

字义分解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恃才傲物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