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gduó

强词夺理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注音 ㄑㄧ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ㄧˇ

繁体 強詞奪理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蛮不讲理,蛮横无理,不可理喻,不由分说,油腔滑调,不近人情

反义词 理直气壮,不言而喻,义正辞严,言之成理,张口结舌,义正词严,通情达理,理屈词穷,入情入理,据理力争,不由分说

意思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 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正音:“词”,读作“cí”,不能读作“chí”。辨形:“理”,不能写作“礼”。歇后语: 手不溜怨袄袖 —— 强词夺理

正音: “词”,读作“cí”,不能读作“chí”。

辨形: “理”,不能写作“礼”。

英语: resort to sophistry

俄语: спорить вопреки здрáвому смыслу

日语: 屁理屈(へりくつ)をこねる

德语: Zuflucht zur Sophisterei nehmen(spitzfindige Argumente vorbringen)

法语: prétendre avoir raison bien qu'on ait tort

歇后语: 手不溜怨袄袖 —— 强词夺理

谜语: 盗以有道 (谜底:强词夺理)

详细解释

【释义】

“强词夺理”之“夺”,典源作“昧”。形容没有道理却强为狡辩,硬说成有理。语本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

【典源】

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

三国初,吴人未甚信。天竺沙门康僧会始造于吴,缔搆行道,孙权以为诬。……孙皓狂虐不道,国将病矣!初废毁淫祠,延及寺宇,群臣议曰︰“佛之威力不并余神,僧会感灵。太皇创寺,今若轻废,恐贻后悔。皓意未谓之然,使张昱至寺诘会,会才辩奇拔,昱不能加,乃复于皓。[1]大集公卿[2][3],征会以车马,既至,皓强词昧理,取会不及已。而会酬抗尽典谟之体,推引叶忠良之议。皓然知其不可屈,乃革容而敬焉。

注解

[1]皓:孙皓(公元242—284),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皓个性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皓出降,在位十六年,后封为归命侯。

[2]洎:音。到、及。

[3]庶寮:众官。寮,同「僚”。

【典故】

“强词夺理”原作“强词昧理”。佛教约于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中国,但一直仅流传于北方,并未传入江南。直到东汉末年,部分佛教徒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迁居吴地,佛教才随之进入江南。据唐・神清《北山录・卷三・合霸王》载,东吴孙权赤乌年间,天竺僧人康僧会为在江南弘法,来到建业,奉劝孙权信佛并建寺塔,显佛骨舍利神迹,于是孙权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笃信佛教。后来孙皓继位,他暴虐无道,施行苛政,并要拆毁庙宇,亵渎神佛。众臣力劝不可,他们认为佛之能力跟其余众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轻易拆毁,恐怕会遭到天谴,到时就后悔莫及了。孙皓因此犹豫不决,决定派张昱先去会见僧会,试探他的实力。张昱年轻好辩,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会提出了不少诘难。僧会虽已年老,但面对张昱的诘问仍回答得头头是道,使张昱无懈可击,反被折服,只得回去向孙皓复命。孙皓知道了僧会的辩才无碍之后,更想见他一面,于是召集了公卿百官,又派人去接僧会入宫。僧会来到宫中之后,孙皓也提出许多问题想要辩倒僧会,他问僧会说:“佛教所宣扬的是什么道理呢?”僧会回答:“是视众生平等。君王能够爱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人民能懂孝悌仁义,互相友爱。”孙皓听了之后又说:“这不都是孔孟的道理吗?”僧会回答:“佛法与孔孟之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孔孟主要传扬人伦,这点与佛法是一样的,但是佛法更加广泛,提及因缘生灭、诸行无常,这则是孔孟之道所没有的。”孙皓虽然强自狡辩,但仍无法辩倒僧会,也就不敢随便毁坏庙宇佛像了。后来“强词夺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强词昧理”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没有道理却强行狡辩,硬说成有理。

【书证】

  • 01.《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02.《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此时姑娘越听张金凤的话有理,并且还不是强词夺理,早把一番怒气,撇在九霄云外,心里只有暗暗的佩服。”
  • 03.《镜花缘》第六一回:“无如那些喜茶好酒之人,一闻此言,无不强词夺理,百般批评,并且哑然失笑。”

【用法】

语义比喻人没有道理却强自狡辩。

类别用在“无理狡辩”的表述上。

例句

诚实为上策,我不愿强词夺理,掩过饰非。

你这番话摆明著是在强词夺理,我懒得跟你辩了。

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他个性好强,明明理亏,也要强词夺理辩解一番。

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

他是老爱强词夺理的人,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事实胜于雄辩,你再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大家信念。

你先动手打了人,却还强词夺理要人道歉,真没天良!

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他的话开头还有些道理,但到后面就完全是强词夺理了。

造句示例

  • 强词夺理不能折服人。
  • 他们也许不过是一些强词夺理。
  • 他们强词夺理,发誓自己是无辜的。
  • 错了就要承认,不要强词夺理。
  • 一个顽固不化的人总是喜欢强词夺理。
  • 关于这个政策,还存在着一种强词夺理的见解。
  • 你这是强词夺理,谁都能看得出如今问题的关键!
  • 那是强词夺理。
  • 你只会说,‘因为她是’,然后我会说:‘强词夺理’。
  • 我不觉得哪里强词夺理了,我也不清楚我哪里不讲理了。
  • 我不觉得哪里强词夺理了,我也不清楚我哪里不讲理了。
  • 我很感激我的启蒙老师。错了就要承认,考试吧不要强词夺理。
  • 他们会欣赏这部影片的设计、狡诈,以及对设计、狡诈和恶行选择的强词夺理。
  • 一旦我们强词夺理地说“其他人也都这么干”,负疚感便如心灵的向导,把我们嘲笑得无地自容。
  • 当然读者中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有点强词夺理,但是事实是,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大脑也开始不清醒了。
  • 在处理由北爱尔兰的争端引起的历史议题时,大卫·卡梅隆证明自己擅长使用简单而不是强词夺理的有效策略。
  • 从事实看来这解释有点牵强或强词夺理。 但奥巴马的利比亚军事行动连这点狡辩的边都沾不上,因为国会没有拨款用于利比亚战争。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强词夺理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