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gzhī

强弩之末

成语组合

ABCD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感情

贬义

年代

古代

热度

常用

拼音 qiáng nǔ zhī mò

注音 ㄑㄧㄤˊ ㄋㄨˇ ㄓ ㄇㄛˋ

繁体 強弩之末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师老兵疲,强弩末矢,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冲风之末

反义词 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变化多端,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方兴未艾

意思解释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
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 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正音: “之”,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辨形: “末”,不能写作“未”。

英语: 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

日语: 強弩(きょうど)の末(すえ)

谜语: (谜底:强弩之末)

详细解释

【释义】

“强弩之末”之“强”,典源作“彊”。“彊”同“强”。强劲弓弩所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典源】

#《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1]弩之极,矢不能穿[2];[3]之末,力不能[4]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解

[1]彊:音qiáng,同“强”,强劲有力。

[2]鲁缟:古代鲁地所产质地细致的丝织品。缟,音gǎo,丝织品。

[3]冲风:狂风、暴风。

[4]漂:使漂浮。

参考

另可参考:《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

【典故】

据《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载:在中国汉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时时侵扰边境,一直是朝廷最为担忧的强大外患。西汉武帝时,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议和,朝中大臣王恢因为曾多次在边境为官,深知匈奴的反复无常,所以反对议和,主张用兵。而当时朝中另一大臣韩安国却赞成议和,他认为汉朝军队若要讨伐匈奴,必须长途跋涉,一旦经过长距离的远征,无论是多么威武勇猛的军队,必定已是人困马乏。就像是从强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尽头就毫无力道,连极为细薄的绢丝都无法穿透;也像是强劲的风势到结尾时,连一根羽毛都无法吹动。若以如此军力去对抗以逸待劳的匈奴,没有任何胜算。朝中其他大臣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论述,都纷纷附和,于是汉武帝便与匈奴结下了友好之盟。后来“强弩之末”这句成语,就从《史记》文中“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书证】

  • 01.《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02.《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上流既旁溃,又岐下流而分之,其趋云梯入海口者,譬犹强弩之末耳。”
  • 03.《歧路灯》第一○二回:“这士子们详答互问,有后劲加于前茅者,也就有强弩之末聊以完局者。”
  •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自从前两年开了这个山西赈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我看不到几时,就要停止的了。”

【用法】

语义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类别用在“气势衰竭”的表述上。

例句

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经过数日的对抗,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兵疲马困了。

参加长跑的选手若是起跑时用力太甚,半途就会像强弩之末,气力衰竭。

对方经过长途行军,纵有再精壮的武力,恐也是强弩之末,威胁大减了。

为了避免临场时陷入强弩之末的窘境,所有选手都须进行超耐力训练。

因为前半场耗损体力太多,我队后半场呈现强弩之末的疲态,欲振乏力了。

还好子弹经过反弹,距离又远,射在身上时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我只是受点轻伤。

【辨识】

形音弩,音。用机械力量发射的硬弓。不可写作“努”。

造句示例

  • 后者几乎是强弩之末
  • 然而他的医生承认这是强弩之末
  • 在情感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 在情感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 他们还未到强弩之末,但是时机在快速驱离他们。
  • 由于旅途的疲惫和水土的不符,在下现在实在已是强弩之末啊!
  • 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不是别处一般的强弩之末,所以应该存在一些被压抑的需求可以释放。
  • 更深一层看,整天把生活的弦绷得紧紧的,好似时刻蓄势待发,其实往往已是强弩之末
  • 我来北京的时候,当代艺术市场也正是强弩之末了,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
  • 这股回流把我冲向海岛方向三海里之后,它的力量已成了强弩之末,再也不能把船向前推进了。
  • 但基德已经33岁了,已经开始接近强弩之末,而卡特在本赛季结束后就极有可能选择成为自由人。
  • 黑水门徒只看到那个已经完全赤红的身影被黑透了的乌云包裹,不住后退,虽然依旧顽强地站立着,却分明是强弩之末
成语大全为您精准解释成语强弩之末的意思、出处近反义词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成语接龙

接龙中断:无「躯」开头的成语

四字定位查询

※在格子中输入文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