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huì

书会

拼音 shū huì

注音 ㄕㄨ ㄏㄨㄟˋ

繁体 書會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书会shū huì

宋 · 元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杭州、大都(今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乡村的学塾。

引证解释

1.宋 ·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 (今 北京市 )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

例证《清平山堂话本 · 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
《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
郭沫若 《雄鸡集 · 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

2.乡村的学塾。

例证宋 ·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 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国语辞典

书会shū huì

1.宋、元时小说、戏曲作者与艺人共同组织的团体。

例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宦门子弟错立身 · 第一二出》:“真字能抄掌记,更压著御京书会。”
《清平山堂话本 · 简帖和尚》:“当日推出这和尚来,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只曲儿,唤做南乡子。”

2.乡村学塾。

例证宋 ·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 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3.书法同好组成的团体。

例如如:“今年书会要办展览,大伙儿要及早准备作品。”

网络解释

书会

书会 原为读书场所,至南宋遂演变为三教之外诸色伎艺人编写话本、戏曲、曲艺之所,故理学家有“风俗便不好”之叹。书会里的编撰者称为才人,大多是出身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以在勾栏、瓦舍编写话本、戏曲谋生。据文献记载,当时社会上已有御(玉)京书会、元贞书会、古杭书会、九山书会等。随着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兴盛,书会不仅初具规模,组织也较严密,而且成员之间已有明确分工,有的就专司掌记之职。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书会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