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
注音 ㄙㄢ ㄕˊ
繁体 三時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国语辞典
三时
1.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例证《左传 · 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新唐书 · 卷一七八 · 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
例证《大唐西域记 · 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网络解释
三时
三时:词汇
三时:漫画《阿sa专用》人物
三时:音乐乐团
三时 (词汇)
多义词。通俗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三时指教法发展之正、像、末三时,即正法、像法、末法等三个时期。
造句示例
- 周三时巴萨已经提前两轮夺冠,并在那场没啥意思的比赛后将冠军奖杯展示给球迷。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三时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