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shì

民事

拼音 mín shì

注音 ㄇㄧㄣˊ ㄕ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民事mín shì

1.有关民法之事。

例如民事权利。

英文civil; be related to civil law;

2.参看“民法”

3.农事;民间的事情。

例如民事不可缓也。

英文farm work; civil;

翻译

  • 英语 civil case, agricultural affairs, civil
  • 德语 Zivilsache (S)​, zivil (Adj)​
  • 法语 civil

引证解释

1.犹国政。

例证《国语 · 鲁语上》:“舜 勤民事而野死。”
汉 · 应劭 《风俗通 · 皇霸 · 五伯》:“夏后 太康 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
汉 · 荀悦 《申鉴 · 政体》:“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为养生。”
清 · 唐甄 《潜书 · 柅政》:“曷若量己之力……以其半勤民事,察农桑,筑圩防,计丰凶,除奸慝,则民亦少害矣。”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例证《礼记 · 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宋 ·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
《宋书 · 百官志上》:“司徒,一人,掌民事。”

3.指力役之事。

例证《书 · 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
孔 传:“无轻为力役之事。”

4.指农事。

例证《孟子 · 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文选 · 张衡<东京赋>》:“日月会於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薛综 注:“谓田事毕,休民力、息勤劳也。”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例证《汉书 · 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閭阎,知民事之囏难。”
晋 · 干宝 《<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6.有关民法的。

例如如: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

国语辞典

民事mín shì

1.农事。

例证《孟子 · 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2.民政、政事。

例证《左传 · 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
《文选 · 干宝 ·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3.徭役。

例证《书经 · 太甲》:“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4.有关民法的各项事务,如财产、婚姻、雇佣等。

网络解释

民事

民事,有关民法之事或者农事、民间的事情。

造句示例

  • 意思表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
  •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力或拘束力,其约束力或拘束力的权威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
  • 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实质上是人们意思表达资格的平等。
  • 它与民事主体一样,具有法律地位的平等性、主体意思的自主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无处不在,意思表示当然的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常行为。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民事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