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二伯

拼音 èr bó

注音 ㄦˋ ㄅㄛˊ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二伯èr bó

指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周公和召公。指齐桓公 · 晋文公两位霸主。指周文王与齐桓公。

引证解释

1.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

例证《孔丛子 · 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
《礼记 · 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郑玄 注:“自 陕 以东, 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 召公 主之。”
宋 · 王安石 《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

2.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

例证《穀梁传 · 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
晋 · 刘琨 《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 小白 相射鉤。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讎?”

3.指 周文王 与 齐桓公。

例证《晋书 · 石勒载记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犹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况国家道隆 殷 周,孤德卑二伯哉!”

国语辞典

二伯èr bà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

例证《谷梁传 · 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汉书 · 卷二三 · 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二伯èr bó

1.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

例证《礼记 · 王制》:“分天下,以为 左右,曰二伯。”

2.称谓。称父亲的第二个哥哥。

3.称谓。称丈夫的第二个哥哥。

网络解释

二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8年5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的学生2,000多人,列队前往北京新华门北洋军阀总统府请愿,坚决要求废除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二伯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

近音词、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