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
注音 ㄔㄥˊ ㄒㄧㄚˋ ㄓ ㄇㄥˊ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城下之盟
◎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被迫签订的条约
英文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humiliating treaty of peace
引证解释
1.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接受的屈辱盟约。
例证《左传 · 桓公十二年》:“楚伐绞 ……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杜预注:“城下盟,诸侯所深耻。”
明刘基《春秋明经 · 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诸侯盟于扈》:“今以孤军攻之,而城郭失其守,甲兵失其卫。使蔡侯泥首受罪,以为城下之盟。谓晋师不强而若此乎?”
2.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
例证清夏燮《中西纪事 · 互市档案》:“英人已在香港出示起造房屋码头,视为己有。未几将军参赞至粤,遂以六百万及香港一岛,为城下之盟。”
严复《论南昌教案》:“道咸之际,海禁未开,疆吏不达外情,交涉动至决裂,城下之盟,有金陵、天津诸条约。”
国语辞典
◎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抵挡不住,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唐.杨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偁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城下之盟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