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白丁
1.没有取得功名的平民。
例如往来无白丁。 —— 唐 · 刘禹锡《陋室铭》
英文common people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lliterate person;
2.古:平民。也指临时征集的无军籍的壮丁。
英文commoner;
翻译
- 德语 einfaches Volk
引证解释
1.指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例证《隋书 · 李敏传》:“﹝ 隋文帝 ﹞谓公主曰:‘ 李敏 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宋 ·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误蒙器使。”
明 · 无心子 《金雀记 · 掷果》:“家世 洛阳,性习豪迈,甘为紈袴,又耻白丁。”
《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独脚戏,自己吹自己……谈笑无白丁,往来皆知己。”
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亦指文盲。
例证唐 ·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明 · 王錂 《春芜记 · 报仇》:“每尝闻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这封书,恰像个白丁写的。”
《人民日报》1981.4.4:“一分到公社卫生院我就开始学点业务知识,一两年下来,至少不是白丁了。”
3.旧指临时征集的壮丁。也称白徒。参见“白徒”。
例证《宋书 · 沉攸之传》:“既至京都,诣领军将军 刘遵考,求补白丁队主。”
《南史 · 王敬则传》:“胡松 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杖,皆惊散。”
唐 · 吴兢 《贞观政要 · 论纳谏》:“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讫,若从此放免,并是虚荷国恩。”
《旧五代史 · 僭伪传二 · 刘守光》:“属 瀛洲 军乱,杀郡守, 仁恭(刘仁恭 )募白丁千人讨平之, 匡威 壮其才,復使为帐中爪牙,令将兵戍 蔚州。”
国语辞典
白丁
1.平民。
例证《隋书 · 卷三七 · 李穆传》:“既而大悦,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近义平民
2.属军籍的壮丁。
例证《宋书 · 卷八四 · 邓琬传》:“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
3.文盲,不识字的人。
例证唐 ·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网络解释
白丁 (汉语词目)
白丁泛指平民,白是白色,丁是男性人口的意思。实际上白丁这个词源自古代中国平民衣着,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人要穿不同式样的衣服。普通平民只能穿没有任何颜色的麻棉织成的衣服,没有染过的麻棉织品是白色的,后来士大夫贵族阶层就逐渐用白丁来代称底层普通大众,没有显贵之前能人名人也常用白丁自称。再者因为明朝恢复唐朝衣冠制度,所以明朝普通底层百姓也是一片素白,从二战之前朝鲜存留下来的民间老照片可以略见中国明代以前的底层百姓的衣着样式,因为朝鲜模仿的是明朝的衣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