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chī

白痴

拼音 bái chī

注音 ㄅㄞˊ ㄔ

繁体 白癡

近义词 蠢才,庸才,憨包,呆子,痴人,笨蛋,傻瓜,痴呆,脑滞

反义词 人才,天才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白痴bái chī

由于大脑不完全的或变态的发展所造成的智力极端落后,通常是先天的或产生于儿童早期疾病或损伤对发育所起的阻碍作用。

英文idiot;

翻译

  • 英语 idiocy, idiot
  • 法语 idiot, stupidité, attardé

引证解释

1.一种精神幼稚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能力很低,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亦泛指智能低下、言行不合情理。

例证《左传 · 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 晋 ·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汉书 · 昌邑哀王刘髆传》“清狂不惠”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清狂,如今白痴也。”
清 · 秦笃辉 《平书 · 物宜上》:“梁武帝 捨身佛寺,羣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此非白痴,即儿戏耳。”
冰心 《南归》:“我宁可做一个麻木、白痴、浑噩的人,一生在安乐、卑怯、依赖的环境中过活。”

2.白痴病人。亦指智力低下者。

例证曹禺 《原野》序幕:“他是个白痴,无父无母,寄在一个远亲的篱下,为人看羊,斫柴,做些零碎的事情。”
张贤亮 《灵与肉》:“那个儿子后来成了一个白痴。”

国语辞典

白痴bái chī

医学上指因遗传、出生伤害,或患脑膜炎、严重脑部伤害等而造成智力特别低下,行动非常迟钝,不能辨别事物的人。

近义呆子 痴人

反义天才 人才

网络解释

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长篇小说)

《白痴》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于1867年秋天开始写作,1868年出版。

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作品表达了世界本是就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无可探知、无法实现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实践的人都是“白痴”。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

白痴 (汉语词语)

精神发育重度不全的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语言功能不健全,严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近代从日语翻译为回源。也用于骂人。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白痴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