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tāi

舌苔

拼音 shé tāi

注音 ㄕㄜˊ ㄊㄞ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舌苔shé tāi

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

英文tongue fur;

翻译

  • 德语 Zungenbelag (S)​

国语辞典

舌苔shé tāi

舌面上所生的苔状物。中医师用来诊断病情。也作“舌胎”。

网络解释

舌苔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舌苔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