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
注音 ㄓㄨˊ ㄎㄜ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竹刻
◎在竹制器物上雕刻文字图画的艺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有浮雕、镂雕、阴刻等方法。
国语辞典
竹刻
◎一种在竹制品上雕刻字、画的艺术。唐宋时即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以上海嘉定最为著名,朱松邻为代表,称为“嘉定派”;另有皖派、金陵派。至清道光年间,汤硕年、吴玉田合此三派为一家。
网络解释
竹刻
竹刻,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图画等。通常也指用竹根、竹材、竹器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
竹刻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已达到全盛时期,发展为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2006年5月20日,竹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竹刻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