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shēng

侍生

拼音 shì shēng

注音 ㄕˋ ㄕㄥ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侍生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2.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称谓录》卷三十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

翻译

  • 德语 (wir)​ Älteren
国语辞典

侍生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

2.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

例证《称谓录 · 卷三二 · 自称 · 侍生》:“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3.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

例证《儒林外史 · 第一回》:“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问,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网络解释

侍生

(1). 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 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 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罴 顿首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 。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侍生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