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服
注音 ㄌㄧㄡˋ ㄈㄨ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六服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 · 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 · 秋官 · 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 · 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 · 大雅 · 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2.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3.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网络解释
六服
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书 · 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 · 秋官 · 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 · 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 · 大雅 · 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