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激扬

拼音 jī yáng

注音 ㄐㄧ ㄧㄤˊ

繁体 激揚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激扬jī yáng

1.激浊扬清。

例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英文drain away the mud and bring in fresh water; cast out the wicked and cherish the virtuous; 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 eliminate vice and exalt virtue;

2.激奋昂扬。

例如激扬的欢呼声。

英文excited and indignant; be roused to action; encourage; impel; urge;

3.使激奋昂扬。

例如激扬士气。

英文urge;

引证解释

1.激荡冲溅。

例证《淮南子 · 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北魏 · 郦道元 《水经注 · 涑水》:“涑水 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唐 ·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匹马度 睢水,清风何激扬。”
杨朔 《雪浪花》:“我觉得, 老泰山 恰似一朵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2.激动振奋。

例证《汉书 · 儒林传 · 张山拊》:“近事,大司空 朱邑,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唐 · 杜甫 《沉东美除膳部员外郎》诗:“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扬。”
冰心 《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感到庄严。”

3.激励宣扬。

例证《后汉书 · 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唐 · 封演 《封氏闻见记 · 声韵》:“以古之为诗,取其宣道情致,激扬政化。”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加以报舘之终日激扬,大众之互相鼓励,日进而愈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他们中的有些人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激扬声名,甚至做出许多矫情的事情,以博取察举、征辟。”

4.激越昂扬。

例证晋 ·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无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
元 · 刘壎 《隐居通议 · 古赋一》:“葢其所习以 山谷 为宗,故不惟音节激扬,而风骨义味,足追古作。”
金一 《文学上的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
丁玲 《阿毛姑娘》:“阿毛 觉得那歌声非常单调,又不激扬,只是苦于不能说清那自己从歌声中得到的反感,于是就把脚步放慢了。”

5.见“激浊扬清”。

国语辞典

激扬jī yáng

1.冲激而溅开。

例证《淮南子 · 墬形》:“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北魏 · 郦道元《水经注 · 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2.激励宣扬。

例证《后汉书 · 卷六七 · 党锢传 · 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

例证《汉书 · 卷八八 · 儒林传 · 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后汉书 · 卷五八 · 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

例证晋 · 干宝《搜神记 · 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
唐 ·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网络解释

激扬

激扬:词语

激扬:二连海关副关长、党组成员

激扬 (词语)

激扬,指激浊扬清。语出《淮南子 · 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激扬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