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节
注音 ㄓㄨㄥ ㄐㄧㄝˊ
繁体 中節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中节
◎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中期。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合乎节奏。合乎礼义法度。中等的节操。指中气和节气。
引证解释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例证《易 · 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
2.中期。
例证《汉书 · 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3.中等的节操。
例证《孔子家语 · 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 李华 《三贤论》:“萧(萧颖士 )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常见詬於人,取其中节之举,足可以为人师矣。”
4.指中气和节气。
例证《晋书 · 律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汉,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九节乖错,时月紕繆。”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例证《资治通鉴 · 齐武帝永明十年》:“魏 旧制,四时祭庙皆用中节,丙子,詔始用孟月,择日而祭。”
胡三省 注:“自 汉 · 以来,宗庙岁五祀,四孟及腊是也。 魏 初用中节,夷礼也。”
6.合乎礼义法度。
例证《礼记 ·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后汉书 · 虞延传》:“﹝ 富宗 ﹞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明 · 黄绾 《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无不中节,谓之道。”
7.合乎节奏。
例证《淮南子 · 说林训》:“使但吹竽使工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
唐 ·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虎子盘旋宛转,无不中节。”
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晚霞》:“端 作前舞,喜怒随腔,俯仰中节。”
中节
1.音乐合于节拍。比喻为适中节度。
例证《礼记 ·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
例证《金瓶梅 · 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网络解释
中节
中节,词语,读作zhongjie,指中气和节气。
中节又有手指,手指除拇指外都分为3节,长指甲的那一节就是手指末节,中间的那节就是手指中节,连着手掌的那节就是手指近节。
造句示例
- 当然,在旁普罗纳的圣佛明节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对危险和死亡的关注。
- 蒂娜︰ 我懂你的意思了… 圣诞节是一年中非常忙碌的时节。
- 人群高喊着诗篇118:25节中著名的篇章,“和散那”(意思是“噢,现在拯救我们”)并期待着可以脱离罗马的统治。
- 约翰是最初十二使徒中活得最久的,或许这是第一节经文的重要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