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ēn

宿根

拼音 sù gēn

注音 ㄙㄨˋ ㄍㄣ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宿根sù gēn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 宋 · 沈括《梦溪笔谈》

翻译

  • 英语 perennial root (botany)​

引证解释

1.某些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春重新发芽,所以叫做宿根

例证北齐 · 颜之推 《颜氏家训 · 书证》:“梁 世讲《礼》者,以此(龙葵)当苦菜,既无宿根,至春,子方生耳,亦大误也。”
宋 · 苏轼 《春菜》诗:“蔓菁宿根已生叶,韮芽戴土拳如蕨。”
宋 · 沉括 《梦溪笔谈 · 药议》:“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採,则津泽皆归其根。”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不要紧,宿根烂不了。”

2.佛教、道教谓前世的根基。

例证唐 · 李邕 《东林寺碑序》:“土不厚则巨材不生,地不灵则异人不降。阴騭潜运,元符肇开。宿根果於福庭,大事萌於浄土。”
《云笈七籤》卷六:“仪容既善,宿根已浄,须进学方术,理明登真。”
《水浒传》第九十回:“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禪投礼本师。”

3.比喻原有的基础。

例证杨朔 《春子姑娘》:“旧的统治虽然打垮了,旧的思想却在群众里留着很深的宿根,一定得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能铲净。”

国语辞典

宿根sù gēn

1.草本植物茎叶虽枯死,但根存泥中,次年再出新芽的根。如芍药、菊等。

2.佛教谓由于前世的修行,所造就的悟道潜能。

例证《法华文句记 · 卷四中》:“现惑厚薄,须知由宿根。”

网络解释

宿根

宿根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持续生长,多次开花、结果,且地下根系或地下茎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一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另外,宿根也指佛教、道教谓前世的根基,以及比喻原有的基础。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宿根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

近音词、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