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员
注音 ㄕㄥ ㄩㄢˊ
繁体 生員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生员
◎封建科举制时代,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明清时代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
英文students in feudal society;
引证解释
1.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通称秀才。
例证《北史 · 儒林传序》:“魏 道武 初定中原……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餘人。”
《儒林外史》第七回:“慌忙先在生员等第卷子内一查,全然没有。”
京剧《太白醉写》第一场:“投考的生员听者:大人有令,命生员 李白 携带试卷,前来回话。”
2.指在学学生数额。
例证《南史 · 梁纪中 · 武帝下》:“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
《新唐书 · 选举志上》:“永泰 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於是始定生员。”
国语辞典
生员
◎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入各府、州、县学读书的学生,统称为“生员”。
例证《金瓶梅 · 第四九回》:“军卫官员,吏典生员,僧道阴阳,都具连名手本,伺候迎接。”
《儒林外史 · 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网络解释
生员
生员是指唐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生员常受本地教官(即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及学政(明为学道)监督考核。
生员的名目分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初入学为附学生员,廪、增有定额,据岁考、科试成绩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