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三礼

拼音 sān lǐ

注音 ㄙㄢ ㄌㄧˇ

繁体 三禮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三礼sān lǐ

1.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2.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3.指丧礼、葬礼、祭礼。

国语辞典

三礼sān lǐ

1.汉以后通称《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礼。

例证《书经 · 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汉 · 孔安国 · 传:“三礼,天地人之礼。”
《隋书 · 卷六 · 礼仪志一》:“唐、虞之时,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故书云命伯夷典朕三礼。”

网络解释

三礼

《三礼》是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1、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2、仪礼、周礼、礼记。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三礼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