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

陶器

拼音 táo qì

注音 ㄊㄠˊ ㄑㄧ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陶器táo qì

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于 950—1165°C下烧制而成的物品,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质,通常上釉,也有不上釉的。

英文pottery; earchenware;

翻译

  • 英语 pottery
  • 德语 Geschirr (S)​, Irdengut (S)​, Keramik (S)​, Töpferei (S)​, Töpferware (S)​, Tongeschirr (S)​
  • 法语 poterie

国语辞典

陶器táo qì

以陶土烧制成的器物。坯质不透明,具吸水性,经摄氏八百度至一千度温度培烧。成品质地较为粗糙,叩之声音混浊不清。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随陶土成分和培烧温度的差异,坯体呈白、青、褐、棕等颜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大量出。

例如如:“陶器的形制、花纹等特征常是考古学上重要断代依据。”

网络解释

陶器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造句示例

  • 这种仿照竹篮纹理的花纹,在这件陶器及其同时期日本陶罐上都可以找到,被人们称之为绳纹,事实上它们的命名在日文里就是这意思。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陶器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