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渠

拼音 xī qú

注音 ㄒㄧ ㄑㄩˊ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犀渠xī qú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2.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 · 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3.犀甲。

4.借指战士或戎事。

国语辞典

犀渠xī qú

1.以犀牛皮制成的甲胄。

例证《文选 · 鲍照 · 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2.以犀皮所制的盾牌。

例证《文选 · 左思 · 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3.神话传说中的野兽。

例证《山海经 · 中山经》:“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网络解释

犀渠

犀渠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出于黧山,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山海经 · 中山经》道:“(厘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犀渠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