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注音 ㄅㄛˊ ㄨ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博物
1.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英文natural science;
2.知道许多事物。
例如博物洽闻。
英文knowledgeable;
翻译
- 英语 natural science
- 德语 Naturkunde (S)
- 法语 sciences naturelles
引证解释
1.通晓众物。
例证汉 · 桓宽 《盐铁论 · 杂论》:“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
宋 · 欧阳修 《笔说 · 博物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
清 · 徐发 《<蚓庵琐语>序》:“姬公 多艺, 子产 博物,自古而然。”
2.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
例证唐 · 玄奘 《大唐西域记 · 摩揭陀国下》:“於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走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詰,莫不挫其鋭,頽其名。”
3.指万物。
例证唐 · 玄奘 《大唐西域记 · 摩腊婆国》:“昔此邑中,有 婆罗门,生知博物,学冠时彦,内外典籍,究极幽微。”
宋 ·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欲观博物妙、故以求马卜。”
4.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
国语辞典
博物
1.博通万物,知识广博。
例证《左传 · 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2.动物、植物、矿物等学科的总称。
网络解释
博物 (科普杂志)
《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博物 (汉语词语)
博物(读音bówù),本意是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引申指万物。现多用作动植物、矿物、生理一类学科的统称。
造句示例
- MAS代表河畔博物馆(Stroom在荷兰语中是“河”的意思);
- “茱莉亚·查尔德让烹饪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史密斯森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马克·帕赫特在2002谈到,“她来的我们家里向我们展示厨艺,尤其是法国菜的烹饪,非常有意思,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家里动手去做。”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么我现在为什么不做了呢?
- 另一个关于海盗的博物馆也很有意思,游客们可以看到保留下来的勇士们的战船。
- 后来我们去了新闻博物馆,这里要比展出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的暗淡无趣的国家博物馆有意思得多。
- 不好意思,我可以在这个博物馆里找到莫内的画吗?
- 我认为这家博物馆一定比其他的有意思多了!
- 她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临摹经典之作或为它们上色,而是必须花费一星期的下午与她参观美术博物馆。
- 逛博物馆。去看看艺术、植物、科学、历史或是随便什么你觉得有意思的。记得带上学生证,可以打折。
-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更多有意思的博物馆活动,尽情享受博物馆生活方式,感受玻璃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