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ò

朔鼙

拼音 shuò pí

注音 ㄕㄨㄛˋ ㄆㄧˊ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朔鼙shuò pí

即鼙鼓。古代射礼奏乐时,须先击鼙鼓,故称。

网络解释

朔鼙

击奏膜鸣乐器。也作朔鞞,简称“朔”。一种与大鼓配制的小鼓。周代已用于宫廷礼乐,悬挂在建鼓西侧,于乐曲开始时敲奏。在礼乐中,通常先击“朔鼙”,再击“应鼙”。

《仪礼 · 大射》:“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郑玄注:“朔,始也。奏乐先击西鼙。”郑玄注:“应鼙,应朔鼙也。先击朔鼙,(应鼙)应之。鼙,小鼓也。在东便其先击小,后击大也。”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朔鼙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字义分解

近音词、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