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沫
注音 ㄌㄧㄡˊ ㄇㄛˋ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流沫
◎谓水势激湍腾沫。飞溅的浪花。谓口中流涎沫。传布。
引证解释
1.谓水势激湍腾沫。
例证《庄子 · 达生》:“孔子 观於 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南朝 ·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流沫不足险,石林岂为艰。”
宋 ·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2.飞溅的浪花。
例证《淮南子 · 俶真训》:“人莫鉴於流沫而鉴於止水者,以其静也。”
明 · 方孝孺 《观海楼记》:“苟识其理,则浮沤流沫,举足为学者师。”
3.谓口中流涎沫。
例证汉 · 扬雄 《解嘲》:“顩颐折頞,涕唾流沫。”
南朝 ·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顩颐蹙頞,涕唾流沫。”
4.传布。
例证梁启超 《<经世文新编>序》:“於是新法新理,新器新製,新学新政,日出月盛,流沫於各邦,芬芳於大地。”
国语辞典
流沫
1.水流激起的泡沫。
例证《文选 · 谢灵运 ·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流沫不足险,石林岂为艰。”
唐 · 柳宗元〈钴鉧潭记〉:“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2.口水。
例证《文选 · 刘孝标 · 广绝交论》:“加以顩颐蹙頞,涕唾流沫。”
网络解释
流沫
1.谓水势激湍腾沫。 2.飞溅的浪花。 3.谓口中流涎沫。 4.传布。
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流沫的意思、近反义词、造句及用法,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