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神明
1.神灵;神祗。
例如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奉若神明。
英文gods;
2.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例如神明顿飒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荀子 · 劝学》
英文spirit;
3.英明;圣明。
例如皆颂其神明。
英文brilliant;
翻译
- 英语 deities, gods
- 德语 Götter, Gottheiten
- 法语 divinités, dieux
引证解释
1.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
例证《易 · 繫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
孔颖达 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
《孝经 · 感应》:“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唐玄宗 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
汉 · 焦赣 《易林 · 萃之噬嗑》:“六爻既立,神明喜告,文定吉祥, 康叔 受祸。”
巴金 《家》四:“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2.特指太阳神。
例证《史记 · 封禅书》:“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 阳谷 ;日没於西,墓谓 濛谷 也。”
3.明智如神。
例证《淮南子 · 兵略训》:“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汉 · 焦赣 《易林 · 旅之渐》:“黄帝 紫云,圣且神明。”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隐娘 到 许,遇见如此,服 刘公 神明,便弃 魏 归 许。”
4.谓人的精神,心思。
例证《荀子 · 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素问 · 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王冰 注:“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南朝 ·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 贤媛》:“髮白齿落,属於形骸;至於眼耳关於神明,那可便与人隔。”
宋 ·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神明顿颯爽,毛髮皆萧然。”
5.神圣;高超。
例证《易 · 繫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朱熹 本义:“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能知来也。”
《礼记 · 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孔颖达 疏:“神明,微妨无方,不可测度,故云非人所知也。”
五代 徐夤 《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诗:“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
6.汉武帝 所建台名,在 建章宫 内,为祀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参阅《三辅黄图 · 建章宫》。
例证《文选 · 班固<西都赋>》:“神明 · 鬱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
李善 注引《汉书》:“孝武 立 神明臺。”
清 ·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内侍引入禁苑,徧观 玉堂、神明、渐臺、太液 之胜,餉以内珍。”
国语辞典
神明
1.一切神的通称。
例证《易经 ·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2.精神。
例证《庄子 · 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3.如神般的通晓、明白。
例证《汉书 · 卷一〇〇 · 叙传上》:“及它隐伏,旬日数得。郡中震栗,咸称神明。”
网络解释
神明
神明:汉语名词
神明:《永远的7日之都》中人物
神明 (汉语名词)
神明,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神的总称”,即“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
神明二字要单独的看,首先是“神”。神是人的本质本源,有神故有心,有心故有思维,然后才有生命活动。明,则是明白透彻。神明的本意是指有人修炼到了很高的程度,内外如一到了彻底的境界,神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言行中。
所谓敬若神明,意思是相信且敬重对方,仿佛对方心神明透,智慧圆满如圣贤一般。